分数线创新高 高分考生扎堆

24.06.2015  21:12

   理科

  分数线大涨出乎意料

  记者说出刚出炉的分数线,电话那头的合肥七中张剑老师,连呼了两个“我的天呐”。在张剑看来,今年试题难度较去年降低,分数看涨是在所难免的,但没料到是“大涨”的局面。

   高考更重基础知识考查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分数线为何出现大波动?张剑认为,原因主要出在了两个方面。不过,涨跌与否对考生的影响不会太大。

  “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这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张剑告诉记者,以往的“题海战术”,考生练习刁钻、偏门的考题,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负担,这不该是高考应有的导向。今年考生普遍认为试题容易,从命题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导向的体现,考生应向基础知识靠拢,减轻自身学习负担。此外,高招录取率逐年攀升,也是分数线看涨的一个原因。“今年,本科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了四五千人,命题也可能有所调整。”张剑认为,考生可以将录取率提高,当成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这代表着,将有更多考生可以进入大学。

  明年,安徽省高考将由自主命题转为全国卷。张剑认为,这也是高考分数线看涨的一个原因。“为了向全国卷过渡,在命题上考虑,可能是以平稳为主。”应该说,分数线上涨是种种原因综合的结果。对于高考取才而言,不会有太大影响。张剑说,对考生的区分度依然存在,今年文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还是很高。

   考生填报志愿要抓排名

  分数线上涨,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生的分数也将随之“贬值”,很难再对照往年的录取分数,来填报自己的志愿。那么,考生又该如何把握,利用好手中的成绩呢?对此,张剑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考生要紧盯着自己的名次,根据排名来填报志愿。”张剑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单纯地从分数出发。例如,如果考生的分数是600分,在去年分数线较低的情况下,在全省的排名也会较靠前,可以参照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但是,今年全省文理科600分以上,有数万名考生之多,不能再以此为依据。不过,分数线再怎么波动,考生的名次都是固定的,而高校招生人数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排名,以及高校往年录取的排名情况,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高校。

  “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张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考生的建议是:A志愿冲一冲,B、C、志愿稳一稳,D志愿保一保。也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尽量要让志愿有“梯度”,在“冲”和“保”直接做出判断,避免填报不当而失手。 (记者 罗敏)

   文科

  数学外语容易

  致分数线飙升

  今年我省文科分数线创新高,文科一本线达597分,比去年高56分,二本线558分,比去年高58分,三本线522分,比去年高53分。

   分数线大涨有原因

  “主要原因是今年高考数学和外语难度降低,文综的单选题也比较简单,有不少考生拿了满分142分,导致今年文科分数线大涨。”合肥六中石银生老师分析,作为安徽省最后一个自主命题年,早在高考之前,高中老师们就预测今年的难度可能会降低,不会再出现过去两年考哭考生的情况。高考试卷验证了这些预测,今年试卷难度“普降”。

  “对于文科考生来说,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外语。”石银生说,但从考生的反馈来看,今年的难度比预期还要低,尤其是数学,给考试首日的考生吃了颗定心丸。此外语文、外语科目也没有出现太棘手的题目,整体感觉都不错。

   填报志愿最好选择服从

  “今年文科高分的人数太密集了,区分度不高,对真正优秀的学生不利。”石银生感叹道,今年高考因试题难度降低,造成了高分段考生过分集中。而这种过分集中,将给高分生的志愿填报带来极大不便。

  高分生扎堆,应该怎样报志愿才更保险?石银生说,无论你考了多少分,在平行志愿条件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前两个学校“冲一冲”、中间两个“稳一稳”、最后两所“保一保”的原则。同时最好选择服从调剂,否则,就算档案被投到高校,如果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已经录满,又不服从调剂,就只能被退档,参加征集志愿的录取。

  今年更严峻的形势是,高分生的扎堆,让部分考生以为自己成绩很高,能够报考某一类高分学校,但忽略了同一段位的考生还有很多。以文科630分考生为例,往年文科考到630分,已经是个不错的分数了,但今年可能仅仅630分这一个分数段的考生就有五六百人。就是说,你觉得自己的分数高,其实只是虚高,因为你身边的人分数都很高。

  分数“虚高”,怎样判断自己能报考哪所学校?看自己在全省的位次;圈定一批往年这个位次附近的学校,然后逐一向学校咨询。在咨询的时候,也要学会听“音”。“高校的预估分数线,其实都是给自己的生源画了一个大圈,不可能画得刚刚好。那样万一有人放弃报考,学校不就吃亏吃大了?”有高校招生人士透露。还有,考生在向高校咨询的时候常常听到“报考有希望”、“报考比较有把握”、“报考有把握”。这样的措辞,其实已经体现出了高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