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寿县城墙踏上申遗路 或成安徽第四处世界遗产

11.07.2014  17:28

  继黄山、皖南古村落和大运河之后,谁会成为安徽第四处世界遗产?答案很可能是古城墙。7月9日,八座拥有明清古城墙的城市齐聚南京,召开了“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首次工作会议。我省的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和寿县城墙,与其他古城墙一起,正式踏上了“申遗”之路。记者昨日了解到,虽然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已踏出第一步,但申遗之路还十分漫长,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准备。

   申遗名单可能会扩容

  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并非第一次提出。早在2006年,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就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成为一个“打包”项目。

  “安徽两座古城墙的加入,已经是2012年了。”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已确定“打包”申遗的中国明清古城墙,涉及江苏、湖北、安徽、浙江等6省8地。由于南京古城墙的历史价值最高,在会议上被推举为“牵头”城市。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办公室也设在南京,负责申遗工作的统筹协调。

  除了6省8地外,此次会议上,还有广东、河南、河北、福建四省的四座城市表达了加入申遗团队的兴趣。如果扩容成功,最终将可能以10省12地的规模联合申遗。“八座古城墙各有特点,如果其他的古城墙再加入,遗产风貌会更加丰富。”杨立新说。

   准备期至少需要五年

  确定联合申遗后,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进入预备名单后,地方政府需要层层上报,获得国家审批。”杨立新说,国家批准后,则开始编写遗产文本,制订相关保护规划,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7月,相关申遗单位就已经委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编写《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目前文本编制已经初步完成。8地将陆续进入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科学研究等阶段。

  “准备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寿县文物局局长李凤鑫坦言,大运河申遗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最后冲刺仅有1年左右,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前期工作。

  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也将面临这一局面,“各地之间需要协调、联系,前期打基础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再加上一年左右冲刺,预计至少5年时间各方面才能成熟,才会正式提出申请。”

   参考大运河申遗经验

  “大运河申遗成功,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杨立新告诉记者,此次会议上,大家除了介绍当地的情况外,无一不谈到前不久刚刚申遗成功的“中国大运河”。“无论是‘打包’申遗的形式,还是申遗的过程,都给明清古城墙申遗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大运河申遗的经验将能让古城墙申遗少走很多弯路。”寿县文物局局长李凤鑫说,他们将总结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好的做法,为古城墙申遗的前期准备提供参考。

  省文物部门表示,接下来我省两处古城墙,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进行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既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与延展性,更要在申遗过程中做好城墙遗址的价值研究。此外,我省还将和其他申遗城市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和大家“齐头并进”。

   延伸

    凤阳明中都皇城古城墙——

    本月按申遗标准修缮

  凤阳明中都皇城是我国历代都城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后来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建设的蓝图。现存鼓楼台基、皇城午门台基、西华门台基以及逾千米的古城墙。

  “相比而言,凤阳这段古城墙的完整性在申遗城墙里比较差,但真实性最好。”凤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告诉记者,原来皇城城墙有3000多米长,但现今只有1000余米保存下来。

  去年,凤阳明中都皇城拿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在遗址公园建设中,古城墙是重要部分。“皇城内搬迁工作接近尾声了,按照计划本月启动古城墙的修缮。”唐更生表示,申遗之后,对城墙本体的保护也将是重点,因此对古城墙的修缮也将按照申遗的标准来做。

  “修缮并非破坏其真实性,而是保证遗址的安全。”唐更生说,只有排除安全隐患,城墙遗产的“延续性”才能体现出来。

   寿县古城墙——

    护城河争取明年贯通

  在联合申遗的八座古城墙中,寿县古城墙保存得较好。“战略地位比较重要,既可以军事防御,又能防水防洪。”寿县文物局局长李凤鑫说。

  和凤阳明中都皇城一样,寿县古城墙未来将通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来实现保护和利用,目前遗址公园项目正在申报。

  “建遗址公园,可以让市民走近古城墙,也能更了解古城墙。”李凤鑫说,现存的古城墙经过多次维修,现在仍能清晰地看见墙体上的接缝。接下来,文物部门将测量出城墙各段分界点的准确位置,为城墙的保护提供依据。

  除了本体保护,在环境整治方面,寿县也已经着手启动“城墙环境整治方案”编制工作。寿县古城墙外的护城河今年已经完成清淤,明年争取实现贯通。(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