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法院精细化管理破“六难”戒“三案”

16.06.2014  16:48
 

  安徽法院网讯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是“四风”问题在法院工作中的集中表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安徽省凤台县人民法院认真把握群众的司法需求,细化为民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破解“六难”,戒除“三案”持续转变司法作风,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是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群众打官司更省心。该院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原有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使得诉讼服务中心的设施更齐全、功能更完备,可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诉讼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屏、审判流程图、诉讼指南等方式公开立案标准、诉讼权利、诉讼格式、诉讼风险等内容,让群众打明白官司。明确诉讼服务中心岗位职责,规范服务用语,推行首问负责制,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同时该院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上门立案、电话立案、口头立案、网上立案,该院对经济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民工等追偿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等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一年来共为73名困难群众减缓免交诉讼费18.4万余元。

  二是深入基层强化巡回办案,群众打官司更宽心。为彻底解决基层群众的诉讼难问题,该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在基层法庭设立了诉讼服务站,选取十八个社区设立了社区法官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了“法官进百村、巡回审百案”专项活动和“派驻司法指导员和司法宣传员”活动。该院要求干警经常性地深入到案发地调查,到田间地头办案,方便了群众诉讼,让群众打官司更宽心。一年来,该院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巡回办案、诉前联调、指导人民调解、排查矛盾隐患、法律咨询等工作,共巡回审判368件,诉前联调和指导人民调解289次,提供法律咨询460余次。受到了辖区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欢迎和赞同。

  三是强化执行推进司法公开,群众打官司更顺心。为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集中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对涉民生民权案件坚持“三优先”,即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共为12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款46.1万元,为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刑事被害人解决救助款30.8万元。完善诉前联调、小额速裁、立案调解、扩大简易程序适用等工作机制,简易程序率适用率67.6%,快立快审快处简易民事纠纷,即收即立,即调即裁,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不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加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2014年以来,该院通过网络、微博直播庭审7次,举办法院开放日2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在校学生旁听庭审600余人次,所有符合公开条件的法律文书一律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对外发布,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是深入推进纪律作风建设,群众打官司不担心。该院狠抓“一岗双责”,加强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行政管理、干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54项制度,全方位的覆盖法院各项工作。“开门”搞整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立投诉邮箱及电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申“八项规定”、“五个严禁”、“六项禁令”,以及《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和《法官违法违纪举报办法》等规定,强调要严格遵守,绝不能逾越红线。坚持巡查制度,每天安排一名院领导会同审务督察人员对在机关效能、工作纪律、司法礼仪、庭风庭貌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推进司法作风建设,干警的司法作风根本转变,杜绝了“三案”的发生,让群众打官司不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