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科院专家技术攻关“磕”开瓜蒌难题

12.10.2015  10:17

  又到瓜蒌籽收获的金秋时节。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潜山县梅城镇的传文原生态瓜蒌专业合作社采访,正在田间忙碌的合作社理事长王传文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瓜蒌收成总体不错,平均亩收益超过5000元,高产田块可达8000元左右。而今年的好收成,主要得益于省农科院专家在防治瓜蒌根结线虫病上的努力。

  瓜蒌俗称野葫芦,原本为野生中药材。上世纪90年代中期,瓜蒌籽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并获中国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打入上海等大都市超市,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食品。然而,就在瓜蒌进入盛产期后的五六年时间,一条小小的根结线虫让新兴的瓜蒌产业陷入困局。 “2005年以前,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田块不到50%,而现在除掉新开辟的田块,老田的发病率达100%!目前全县种植瓜蒌面积为6.1万亩,约5万亩左右受根结线虫病危害。 ”潜山县瓜蒌办副主任、瓜蒌站站长孙勇潮告诉记者,根结线虫病可导致瓜蒌减产30%至50%,严重的可达80%以上!近年来,虽然瓜蒌的经济效益较高,市场需求较旺,但受根结线虫病的影响,潜山县瓜蒌种植面积增长缓慢,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局。

  王传文蹲下来用小铲子扒开覆盖在瓜蒌根部10多厘米深的泥土,指着裸露的瓜蒌根说:“根结线虫就寄生在瓜蒌根里,爆发时可让瓜蒌藤根枯死、果实腐烂。 ”为控制根结线虫病,省农科院组织专家进行攻关,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采取冬季移植种根栽培、早春药剂灌根、增施沼液等对线虫有杀灭作用的有机肥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根据实践经验,王传文告诉记者,专家的防控措施虽然有效,但实施时需要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规程操作,否则效果就大打折扣,因为线虫繁殖力极强,在温室内一年可繁殖10代,每个雌成虫可产卵300-800粒。在杀灭时只要有少数漏网之鱼,马上会再次形成病害!

  由于有了传文瓜蒌合作社在防治线虫病上成功的例子,不久前潜山县专门组织瓜蒌种植大户到省农科院,向园艺所、植保所的专家系统学习防治瓜蒌根结线虫病的良方,并将在全县推广。依靠科技支撑,潜山瓜蒌产业有望走出困局,再放异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瓜蒌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