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民 合作助脱贫

26.04.2016  05:32

  4月22日,记者来到凤阳县板桥镇余湾村,在村部南边的一块空地上,24个高标准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现场几名农技人员正在为西瓜苗种植作准备。

  “这些大棚是用扶贫专项资金建起来的,股东就是村里的贫困户。 ”板桥镇党委副书记时全对记者说。今年初,余湾村牵头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把全村38个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流转32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扶贫专项资金作为每户的入股资金,年底产生效益后能拿到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挣到一份工资。

  “这里紧挨宁洛高速公路出口,周边还有几家农家乐,发展休闲采摘农业不愁销路。 ”时全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地年收入7000元来算,32亩地可收入20多万元。扣去10多万元的劳动成本和生产成本,每个贫困户一年仅分红收入就有近3000元,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收入,脱贫有望。此外,村里还引进种植大户带着大家干,贫困户在打工的过程中可以学技术,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考虑到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自己发展产业比较困难,余湾村采取抱团脱贫的方式,把贫困户集中起来发展产业,统一技术、管理、销售,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真正实现了把资源变资产、把资金变股金、把农民变股民。 ”滁州市委党校选派干部、余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郭军体说。

  在凤阳县,依靠合作社实现脱贫致富的还有大庙镇东陵村。陈如芬一家曾经是该村的贫困户。是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让她看到了相互扶持脱贫致富的希望。该合作社2008年7月成立,通过入股股民间的资金互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创业方面的困难。为了扩大资金规模,自2011年起,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纳本地贫困户在生产基地打工。为了给贫困户提供创业平台,合作社流转了560亩土地,建设了一批钢架蔬菜大棚,低价租赁给创业农户,并邀请合作单位提供农技指导,带动贫困户创业脱贫。陈如芬告诉记者,她租了8个钢架大棚种植草莓,去年收入4万元左右,终于脱掉了“贫困帽”,今年有望进账10万元。

  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理事长陈冠玉介绍说,近年来,该社已先后吸纳20多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占全村贫困户数的近一半。有些贫困户经过培训、实习,学到新技术后回家建了大棚,实现了脱贫致富,甚至入股成为新社员。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罗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