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用上“互联网+” 《许昌日报》

12.06.2016  12:51

      带着收获的期许,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时节又要来到了。“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多变,能否将成熟的小麦抢收归仓,关键看小麦跨区机收这一仗。

      昨日,在许昌市农机跨区作业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天气情况和机手们跨区作业分布及作业情况一目了然。         “之所以能如此清晰便捷,和我们今年大面积推广的‘智慧农机’系统有很大关系。”许昌市农机跨区作业指挥中心主任韩武强说。         韩武强所说的“智慧农机”系统,是2015年,在市农机局主导下,许昌雷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的。该系统由智慧农机物联网GPS测亩计产平台、用户客户端和收割机车载终端组成。利用“互联网+”,在收割机上加载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了收割机定位、导航、呼叫联动、计测亩产、数据统计管理等功能,并将作业情况实时上传至指挥中心。         走南闯北的麦客最怕机器故障。为让跨区机手享受更便捷的服务,放心作业,在“智慧农机”系统中,设计部门专门在GPS车载终端上设有缺油、维修两个报警按钮。机手按下按钮,指挥中心立即接到相应信息,可向机手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抢修服务,这也相当于为每台收割机配备了维修工程师和加油车。         往常,收割机手在对小麦收割后,必须有专人对收割的小麦面积进行实地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收取收割费用。此举不仅影响了收割机手的作业效率,而且额外增加了人工测量的费用。在“智慧农机”系统中,专门添加的测产测亩仪,贴心地为机手解决了这个困扰已久的难题。         “系统还可以收集作业亩数和作业轨迹,直接算出农户所要支付的钱数。通过昨天的实际测算,准确率非常高。”正在南阳进行跨区作业的许昌万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延锋说,以往收割小麦时,不时会有农机手和老百姓就亩数争执。         经过2015年夏收中测试运用,“智慧农机”系统准确率大大高于人工测量,效果良好,还能适应任何不规则地块,深受机手欢迎,并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今年“三夏”期间,市农机部门选取了我市12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500台收割机安装了“智慧农机”系统。         当前,不但机手的农机维修服务用上了互联网,而且在我市,农机调度很大程度上也已通过互联网实现。在许昌市农机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互联网直观掌握农机分布的准确位置,根据机械余缺直接、即时调配机械,有效开展供需对接,大幅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2015年“三夏”,许昌市农机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共接听农民咨询、求助电话1500多次,对接供需900多台次,调配收割机1270台。         “互联网+收割机让智慧麦收成为现实,更有效增加作业时间,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的小麦颗粒归仓。我们计划进一步完善提升‘智慧农机’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增加‘智慧农机’车载智能终端安装数量,逐步探索大数据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韩武强说。(作者: 武芳)

信息来源:《许昌日报》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