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种田离不开“土专家”

01.04.2015  10:35

   编织一张农技推广网

  3月12日,春光明媚。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普庆村,一望无际的万亩油菜示范田如金色的地毯,直铺天际。田间小道上,贵池区秋江农技区域站的技术人员正在向农户介绍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要领。

      秋江农技区域站站长章辉告诉记者,今年春季降雨较多,现在气温回升,油菜菌核病防治是关键。前几天,区域站就发布了病虫情报,现在农技中心正在动员农户统一施肥、打药,农技中心统一采购了防治药剂和叶面肥发送到农户手中,现场指导农户们配药、用药,采用药肥一体化喷施。

  在秋江农技区域站,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多元推广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章辉告诉记者:“秋江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成立于2010年,站内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4名,一个技术员联系不少于10户,主要承担水稻、棉花、油菜、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农技推广工作。区域站建成后,农技人员相对集中,农技推广不再是单兵作战,能发挥整体联动作用,直达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农技推广效果明显。

  省农技总站副站长汤春桥告诉记者:“前些年,全省乡镇农技站都‘下放’了,大多数农技推广站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受制于体制局限,农技人员几乎都成了乡镇‘打杂工’,乡镇什么工作缺人手就去干什么,有的主要精力放在抓计划生育、抓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上,造成农技推广线断网破,上下难以形成合力。一头是农技员空挂着名号,做着与农技推广不相关的工作,一头是农民有了问题根本找不到农技员。如今,乡镇农技站人财物收归到农业部门,以县办县管、跨乡镇设农技推广区域站,成功破解了农技推广‘人散、线断、网破’局面。目前,我省拥有乡镇农技人员12000人,平均每个乡镇有四五人,农技推广的队伍明显壮大了。”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朱永胜告诉记者,近年来,池州市农技推广围绕“织网、连线、布点”,做到了县有技术专家、镇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使农技人员专职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种田离不开“土专家

  3月12日,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看到田野里万亩小麦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片葱绿。不少农技人员正在田间指导村民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及对小麦纹枯病、麦蜘蛛等病虫害防治。田头的树上张贴着一张科技明白纸,上面特别提醒村民:“天气变暖,要抓紧除杂草,适时追施拔节肥,做好病虫害防治,促进小麦生长。

  村民陈家友正背着药箱,穿梭在麦田里喷洒农药。“前几天,有块麦地出现黄叶,多亏了农技人员指导,及时喷药除去了‘纹枯病’。”陈家友高兴地对记者说,“有农技人员手把手教俺咋管理,今年小麦长势很好,看来一定又丰收在望了。

  李勇是灰古镇付湖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2200多亩新品种小麦。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国家惠农政策好,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我没有再出去务工了,在家种田一样能致富。现在种地很省事,防治病虫害有农业专家上门指导,种小麦、收麦子都是机械化,有农业专家的贴心服务,我对今年午季丰收充满了信心。

  李勇口中说的“农业专家”就是农技站的农技人员,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他们为小麦除病的“啄木鸟”。春耕时节,他们一直坚持进村入户,以组织培训、发放资料等形式,为农户送去农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该镇农技站站长梅厚丰告诉记者,连日来,农技站所有农技人员都特别忙,大家都在田间地头传授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等,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科学种田。近年来,灰古镇小麦年年丰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逐年提高。

   农技服务需要“零距离

  3月13日,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该村广播正在播报农业生产知识。村民沈大妈告诉记者,前两天喇叭循环播的是田间管理和施肥等方面的知识,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用得上。她笑着说,农村广播喇叭方便、快捷,老百姓端着碗吃饭都能听到,很受村民欢迎。

  据了解,埇桥区开展农技服务的形式显现多样化,如广播、电视、宣传栏、明白纸等,提升农业科技知晓率,让农技知识家喻户晓,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符离镇广播站站长朱军告诉记者,每个行政村都有广播,并在村里不同的位置安装喇叭,目的就是让村民都能听得到。广播站每天分3个时间段播出,根据不同的季节、农时,针对农民的需求,及时播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病虫害防治信息等。广播站工作人员经常下乡配合农技人员,向农民讲解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让农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新河村的田间地头,农民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施肥、打药,贵池区农技员叶北朝正在为种粮大户曹必峰讲解如何为小麦喷农药。

  市农技推广中心朱永胜告诉记者:“池州市共有8个区域站、23个乡镇站,342名农技员。农技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86%的行政村,为给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我们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针对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开展手机定点信息服务,我们与移动公司合作,根据不同时节、茬口,通过手机短信提醒农民如何选择种子、何时打农药、怎样测土配方施肥等。一个农技员联系2500个科技示范户,再由种粮大户、示范户带动一般农户,通过现场指导、发明白纸等方式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为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田间管理、茶园管理、养殖业等提供技术支撑。

  省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多渠道筹资,加大了对农技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了部分“三无站”问题,提高了农技人员待遇,让他们更好地投身农技推广工作。另外,全省各地还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努力打造一支服务能力强的农技推广队伍。 省有关农技推广专家认为,农技推广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目前,我省部分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年龄老化严重,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应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另外,还应选拔一批能扎根农村、热爱农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让学农的大学生扎根农村,成为农技推广的生力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汤超 沈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