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芬在全省农业系统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6.05.2015  14:12
(2015年5月26日)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实现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是最终出路。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秸秆粉碎还田是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不仅是秸秆禁烧变堵为疏的出路之一,也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蓄水保墒能力,实现绿色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去年我省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比2013年增加了1倍以上,还田利用秸秆量2100万吨,占综合利用量的64%。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离不开机械化。省局已经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和省农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制定印发了《2015年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方案》,提出了目标任务、技术路线、推进措施。今年要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000万亩,各级农机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中的优势作用,把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农机系统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真正做到与“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一同部署、一同落实。         二、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         1 .组织试验示范,完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示范,形成与上茬作物收获和下茬作物播种、秸秆还田后耕整地、施肥、播种作业相衔接配套的秸秆还田技术集成路线,同时配合农业部门做好秸秆还田后土壤结构变化、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跟踪监测,通过实践,总结、选择最佳的、适合当地耕种模式的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         2 .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秸秆还田作业质量。 目前,市场上秸秆还田机具种类繁多,功能不一,农机推广部门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耕种模式、土壤类型、还田方式等因素,通过示范演示,帮助农民选购使用秸秆还田机具和适应秸秆还田后的播种机械。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指导农机手掌握秸秆还田机具的安装调试、操作技术和相关农艺要求,切实保证秸秆还田的作业质量。         3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要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标语横幅以及出动宣传车、服务队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既要以“”促“”,引导农民“”;又要让农民知道怎么“”,特别是要宣传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用和效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放心“”。         4 .落实扶持政策,增加秸秆还田机械装备。 各地要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我省继续把8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秸秆压捆机、免耕播种机、旋耕播种机等秸秆还田相关机具作为补贴重点,对秸秆粉碎还田机实行敞开补贴,各地要合理安排补贴资金,确保秸秆还田机具补贴资金需求。目前许多市县都安排专项资金对秸秆还田机具以及相关机具实行叠加补贴,对秸秆还田实行作业补贴,各级农机部门要当好政府参谋,严格操作程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接受秸秆还田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 .依托服务组织,培育秸秆还田作业市场。 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大力推行机收、秸秆还田、机播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和效益,逐步使秸秆机械化还田市场化、社会化、常态化。         三.因地制宜,统筹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农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增加了作业环节和作业成本,又对小麦机收、作物播种的方式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各地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考虑到机械装备、天气变化、土壤墒情等综合因素,既要确保抢收抢种的进度和质量,又要下力气推进秸秆还田。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收获、还田和播种三个环节,在收获上,合理控制留茬高度,理性加装秸秆切碎装置,做到进度和质量相统一,尽量降低收获损失率,树立“减损也是增产”的理念,在还田上,要多种方式并行,确保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在播种上,大力推广贴茬播种、免耕播种和复式作业,不断提高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志们,三夏农机化生产即将拉开大幕,全省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业部、省农委三夏农业生产有关部署以及本次视频会议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践行“三严三实”,发扬农机人能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传统,确保完成三夏农机化生产各项任务,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