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农业基地全省第一 走出特色扶贫开发之路

16.07.2015  18:21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30年前,“松当灯,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是岳西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年来,政府通过创新扶贫思路,探索并完善了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如今,岳西乡村已实现“晨在塘边练,晚在灯下舞,身康体又健”的美好景象。

尽管茶季已结束,远远望去,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五庙组贫困户储诚福家的40亩茶园仍是绿油油一片,几名工人正在茶园修剪茶枝、锄草、施肥。

梓树村是典型的深山区村,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安徽省委办公厅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去年,省委办公厅结对帮扶我们村后,选派干部专程到我家走访,帮我想办法,出对策,我家情况才逐渐好转。”储诚福说,今年茶叶纯利润可达3.8万元。他又试种了3亩瓜篓,预计亩均收入2000元。

“通过龙头企业、大户示范带头,对扶贫对象发展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基本实现了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岳西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县菖蒲镇水畈村茶叶面积发展至2180亩,并建设标准化茶厂,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3元,脱贫152人,该村成为安徽省唯一荣获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的乡村。

目前,岳西建成特色农业基地,全县茶叶、蚕桑、高山蔬菜和特色林业基地分别达15.04万亩、5.4万亩、13.1万亩、25万亩,其中蚕桑、高山蔬菜面积全省第一。

从全省层面来看,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面建档立卡。2014年,我省各地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两公示一公告”,公开接受监督,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到国家统一开发的扶贫信息系统。

根据致贫原因,按照因地制宜、补缺补差的原则,对贫困村逐村制定精准扶贫脱贫规划,编制扶贫项目,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重点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报记者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