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施天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16.05.2015  09:55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5月15日讯             天保工程在巴彦淖尔市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三大效益,都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一是森林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天保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裣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管护、公益林建设和调减林木采伐量等政策措施,工程区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持续增长,实现了森资源由过度灌溉面积向恢复性增长的转变。特别是2010年以来,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增长期,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9.83%提高到2014年的13.72%,森林总蓄积量由2009年的1116.3万立方米提高到2014的1766万立方米。
      二是自然生态得到系统性恢复。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生态效益和其他重要生态建设项目,全市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遏制,土壤侵蚀模数明显下降;沙区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显著提高,乌兰布和沙漠锁边林带逐步完善,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通过环境减灾小卫星监测结果显示:仅2009年—2014年,全市工程区沙化土地不减少了15.61万亩。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工程区内霸王、四合木、沙冬青等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天鹅、秃鹫、狍子等珍稀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且数量增加。
      三是公益林建设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截至2014年,国家累计下达巴彦淖尔市公益林建设任务588.79万亩,已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实践证明,大部分飞播区和封育区植被恢复良好,特别是封育区优势母树种得到了较好繁衍,植被覆盖度增加迅速。通过公益林建设,地方畜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牲畜散养开始向集约化舍饲圈养转变,提高了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农牧民经济收入。同时,种植业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林、药材种植业、沙产业等逐步兴起,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是国有林场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工程区累计安置富余职工1713人,职工就业呈现多元化,人均年工资收入到2014年达到34580元,翻了7倍。同时,林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全保,基本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选项目的实施,更是让林场职工的住房、饮水、取暖、交通等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多改善。(李海萍  李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