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斌:关于全省系统“新网工程”建设的思考

24.11.2014  14:59

同志们:

    一天的会议就要结束了,上午实地参观了马鞍山市“新网工程”建设的几个方面典型,下午听取4家单位的经验交流,刚才马鞍山市政府杨跃进副市长作为分管供销社的领导,谈了对供销社工作的思考和意见,很有见地。我相信,通过一天来的所看所听,同志们一定很有感触、很受启发。总的来讲,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启发、收获颇丰,达到了预期目的。会议得到了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马鞍山市供销社等做了大量服务协调工作。在此,我代表省供销社和全体与会人员,向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市供销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邦余主任代表省社就全省系统“新网工程”建设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讲话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我完全赞成。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新网工程”建设,简单地谈点体会和认识,供同志们参考。

    一、认真总结“新网工程”建设以来的工作

    “新网工程”自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间,我们的“新网工程”建设得怎么样?发挥了哪些作用?还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同志们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推动“新网工程”建设。

    一是意义重大。 实施“新网工程”建设:从决策层面来讲,既是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战略举措,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对供销社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实施层面来讲,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美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供销社经营网络、服务能力、经济实力也是极大的提升。通过“新网工程”建设,供销社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对供销社地位的提升、影响的扩大、独特优势的发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9年来,“新网工程”不仅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国发〔2009〕40号文件、省政府皖政〔2010〕53号文件等也对“新网工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全省范围来看,“新网工程”建设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县级政府基本上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并给予资金支持,逐步形成了全省社会共同关注、推动、加快“新网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成效明显。 新网工程”的建设成效是有目共睹的。9年来,全省系统“新网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持续有效的投入和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既健全了六大网络,做大了一批项目,做强了一批企业,培育了一批龙头;又服务了一方群众,助推了一方经济,促进了一方发展。可以说,“新网工程”建设加快了供销社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的服务业向全方位、宽领域的为农服务转变,有力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农产品加工增值、现代农业发展。自2007年启动项目扶持资金以来,我省先后有750个项目获得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金扶持,总额高达3.11亿元。“新网工程”建设已成为供销社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有待提高。 新网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相比,与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相比,与供销社自身迫切希望提升地位和形象的主观愿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切不可认为大功告成,骄傲自满,必须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从全国来看,与先进省份“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相比,差距明显:论规模比不过山东、江苏等,论服务比不过浙江、河北等,论政策比不过湖北、云南、内蒙古等。从全省系统来看,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从前段时间我省申报2014年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总体情况看,一些地方主动放弃申报,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们“新网工程”建设中的短板:储备项目少、开工项目少、上规模项目少等,这些都是制约全省系统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反思,并逐步加以改进。

      二、统筹谋划“新网工程”建设下一步思路

      认真总结过去,正视自身不足,才能厘清思路,更好地谋划发展。统筹抓好“新网工程”建设,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加以着力:

      一是抓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龙头带动。 重点企业是“新网工程”建设的主力部队,是供销社攻城略地、占领市场、服务“三农”的先头部队。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网工程”建设就是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没有重点龙头企业的建设就没有“新网工程”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新网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必须把培育重点企业,扶其做大做强,作为各级供销社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全系统销售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有22个、10亿元-50亿元的14个、50亿元-100亿元2个、100亿元以上的1个;全省投资企业中利润1亿元以上的5家。总体看,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如果全省系统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翻一番,那我省在全国系统的位次就可以进一步靠前。因此,我们必须抓住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网络建设才能纲举目张。

      二是抓重点项目,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重点龙头企业是靠重点项目来发展和支撑的。重点项目的建设对系统经济发展起着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要进一步 增强抓大项目意识。 各级供销社要特别注意选择大项目、培育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大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对全系统的长远发展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要进一步增强 创新意识。 根据去年底统计,全省系统“861”项目仅有4个,重点项目还不多。要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要在省社“新网工程”项目库里储备、筛选、包装一批大项目。 要进一步增强攻坚意识。 重点项目的选择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精心布局、精心培养,久久为功。必须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分级负责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人马、一系列措施”,及时发现新项目、跟踪新项目,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逐步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抓网络短板,适时补齐,扩大覆盖。 目前全省系统尽管是六网并举,但每张网的覆盖范围、功能效用有强有弱,网与网之间的衔接、融合还不够紧密,木桶效应十分明显。短板补不上,整体水平提不高。只有及时弥补短板,有效融合,省政府要求我们“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和农村金融服务六大网络体系”的目标才会实现。但补短板需要有个过程,先建优势网络,条件成熟后再补短板。

      四是抓项目管理,优化流程,强化责任。 首先, 加强事前论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要求规范申报,真正把一些发展前景好、预期收益高、政策支持、急需扶持的项目报上来。 其次, 注重事中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的核心是专款专用。要把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抓到底,绝不放松。此前,总社已开展过“新网工程”资金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省财政也连续3年将“新网工程”资金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要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忌触犯“红线”,违规挪用。 第三, 确保事后见效。要充分认识到争取项目、资金不仅仅是为了投入,更重要的是注重投入后的产出,真正把网络建起来,使自身发展、“三农”受益,切忌重争取、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要认真落实精细化要求,让精细化管理成为项目工作的自觉行动,科学规划每一个项目,细致建设每一个项目,坚决避免重复和浪费。

      五是抓长远规划,理清思路,统筹推进。 明年是省社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意见、实施“新网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省社和各市、县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照目标进度,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确保到2015年底,省社确定的目标,各市、县社能圆满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省社能圆满完成,力争给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省社“新网办”要在认真调研、广泛研讨、充分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新网工程”“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新网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三、努力增强“新网工程”建设的信心和水平

      当前供销社正在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要牢牢把握机遇,不断提升供销社各项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的信心。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今年是总社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听取供销社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对供销社工作明确提出“三个适应”、“三个服务”的要求;汪洋副总理也多次出席供销社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年内,党中央、国务院还将出台一份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重量级、纲领性文件。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供销社是何等的关怀、何等的重视、何等的期望。因此,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努力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把为农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好,力争为服务“三农”作出新贡献。

      二是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是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要突出的两个重点,创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也是省社综合改革试点题中应有之义。即将出台的中央文件也将对“新网工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务必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良苦用心,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紧紧围绕改革总要求,牢牢抓住当前综合改革契机,切实把全省“新网工程”建设推向深入。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 9年来,从中央到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农村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供销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职能,赋予任务,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从国务院40号文件到省部“新网工程”战略合作备忘录,到省政府4份文件以及省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税务、农发行等部门支持,再到各市、县配套文件、措施,一揽子文件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为全系统“新网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如何用好、用活这些政策,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探索,善作善为。

      四是服务“三农”有着诸多发展机遇。 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发展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需求日趋多样化,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十八大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依托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与供销社当前推动“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高度契合,为供销社发展现代流通、服务现代农业、打造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开辟了路径、搭建了平台、拓展了空间。

      五是切实提高“新网工程”建设的水平。 新网工程”建设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加上9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新网工程”建设得更好。要按照“工作加力度,管理上层次,经营上规模,服务上水平”的要求,加大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注重与美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三社一会”建设等相融合,既强调网络布局优化,又强调信息建设提升;既注重服务品牌塑造,又注重经营管理规范;既坚持龙头引领带动,又坚持基层基础支撑,努力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同志们,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到来。马鞍山市所辖含山县有一座褒禅山,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段话,对我们今天深化供销社改革很有教益:“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全省系统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大的干劲、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新网工程”的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