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在“双联”行动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在兰州农村采访时,对于现代电商的概念,绝大多数村民包括基层干部都很模糊。4年了,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各个农村的全面推进,甩掉了穷帽子的农民对于电商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到每年双11红红火火的城市电商氛围,我们总在想,啥时候农村也能有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电商平台。”永登县柳树乡孙家井村青年农民冯英祥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培育的特色满年猪被称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产业。但由于在产销方面过重依赖传统手段,成本高收益小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他。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了冯英祥一个特别好的发展思路:在依托传统产销的基础上,从明年开始拓展电商业务,做好互联网+的文章。“农村电商给我们这些从事农土特产生产经营的行业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契机,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冯英祥说。
电商来了“瓶颈”解了
“到今年年底前我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自己的网店,让我们这边的土特产品能够直接进入城里人的菜篮子。”永登县武胜驿镇农民把余忠告诉记者,他是武胜驿镇最早开始通过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种养殖业的,从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以后,家乡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这些都为农民的产业发展打好了基础。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他自己有个中型养殖场,每年又流转几千亩土地,种植的土豆、娃娃菜等高原夏菜远销到南方的大城市,今年他又投资200多万元建了冷库,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可以收取一定数量的租金。
“收入越来越好,但确实也面临着瓶颈问题。”把余忠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每年产出的优质大肉、高原夏菜基本上都是通过传统的销售方式去交易,在家里坐等贩子上门,加上与市场联系淡薄,每年也就是挣个辛苦钱。今年8月初,把余忠自费到陇南等农村电商发展较快的几个地方去考察,回来后对他的触动特别大。“同样是养殖和种植,为什么别人的产品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卖出个好价格?我们的产品并不比他们差,关键就在于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这就是发展中的差距。”把余忠给记者描述了他的幸福愿景:在年底前通过与专业电商企业合作,建好自己的网店,把合作社的特色农土特产全面展示出去,抓好元旦、春节两个销售旺季,实现2016年的开门红。
我们在永登县采访时,县上第一批对企业、乡镇干部、电子商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把电子商务发展与精准扶贫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要求驻村干部带头在村上开网店,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纳入精准扶贫考核体系,强化督查落实,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永登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孔毅给我们介绍,大力推进网上电子商务,有利于把永登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三红”(苦水玫瑰、红提葡萄、枸杞),“三白”(娃娃菜、洋芋、地膜玉米),“两黄”(大接杏、小杂粮、)、“一黑”(鲑鳟鱼)以及七山全碱羊肉等推向国内外市场。“电子商务加快了销售进程,改变了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加快发展。”
“品牌”助力农民受益
对于我市大部分农村来说,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潜力巨大,但依然是一个空白点。如何借助已成型的品牌电商企业,助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也是当下大部分脱贫村面临的首要任务。今年7月25日,苏宁易购直营店正式落户皋兰,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电商进农村的首个服务站。随着农村电商服务站的普及,不仅可以将实惠、便捷的网购带给村民,更能通过整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供应链,实现养殖种植基地化、商品营销品牌化、劳动生产集约化,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真正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
直营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购能享受到的所有优惠,在实体店都能体验得到。据介绍,为了方便农村居民,直营店里不仅有部分实物展示,还有电子屏对所有商品的滚动介绍,消费者还能通过店里的电脑现场对商品进行下单、付款,享受送货上门或者到店自提等服务。
“电商直营店是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的一种实体模式,而这种电商经营模式的意义还不止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随着农村电商服务站的普及,不仅可以将实惠、便捷的网购带给村民,更能通过整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供应链,实现养殖种植基地化、商品营销品牌化、劳动生产集约化,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皋兰县扶贫办李主任和我们谈到,皋兰县自古是丝路重镇,特有的冬果梨、白兰瓜等土特产品,可以凭借苏宁开放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
魏孔斌是什川镇农民,每年这个季节都在兰州卖软儿梨,一个冬季下来也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通过加入电商服务站,不仅自己家的软儿梨全部被包销了,收入也比往年要好,这个冬季老魏在城里找了份看工地的活,他说到年底又可以多挣1万多块钱。
电商开启百合产业第二春
七里河区是兰州百合的主要生产基地,种植百合的行政村达到36个,面积达到5.26万亩。位于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是全市最大的百合收购加工集散地,入驻了40多家百合收购加工企业。这里也是兰州百合行情的风向标。
9月24日,我们在兰州米家山百合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加工真空包装鲜百合,一片繁忙的景象,而一墙之隔的电商基地内,员工们熟练地操作电脑,有条不紊地处理业务。“七里河后山是我市精准脱贫的重点地域。而百合是后山地区的支柱产业,百合城日销百合50吨,以销量稳定着百合产业,也解决了劳力就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学习,外地考察,从去年下半年启动了电商销售百合,电商销售约占总销售量的20%,估计明年能达到30%。
袁家湾被誉为“天下百合第一村”。近两年,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抓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着重加强兰州百合电商平台建设。新落成运营4个月的甘肃百合源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电商基地,办公楼和仓储楼(加工车间、冷库、培训中心)气派时尚,楼顶的“百合电商基地”几个字格外醒目。
“我们是2014年7月注册淘宝店铺销售兰州百合的,当时仅在直销店体验做线上销售,双11搞活动单日单品突破了2000单,取得了100600的销售业绩。”合作社理事长马元彪告诉记者,双11的销售成功,让他们对电商充满了信心。
“电商不仅给经营者带来了财富,最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了。”马元彪告诉记者,电子商务基地的建成不仅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新鲜的兰州百合,还能让广大种植户受益。这家合作社目前成员有216户,间接带动农户3781户。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兰州市百合协会会长高作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网上销售“兰州百合”系列产品的店铺大约有130多家,随着政策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兰州百合一定会搭乘电商扶贫的快车,走出一片新天地来。
电商进村是一项系统工程
据了解,根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推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兰州市结合贫困乡(镇)村现状和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制定并由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电商和商贸流通实施方案》,由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实施,通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示范网店、加强电商应用人才培训,力争到2017年,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5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0%;每个县重点扶持培育3—5个电商扶贫龙头企业;每个乡镇培育3—5家带动力强的农产品销售示范网店;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员3000人(次);乡、镇、村宽带网络接入覆盖率达到100%。
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志强告诉记者,发展农村电商,首先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发挥企业积极性,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县级支撑点和村级服务站,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我市永登、榆中、皋兰将支持苏宁建设完成3个县级运营站和50个乡镇、行政村服务站,七里河和榆中争取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县区计划实施,由市邮政局牵头,相关县区配合建设完成50个村邮站。
根据我市商务规划,2020年远期目标为:建成10个农村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改造5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个县乡便民农贸综合市场,1000个村级连锁超市(店),10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培育成交额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家以上,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产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5家以上,成交额超亿元的县乡便民综合农贸市场20家以上,大型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10家;乡镇回收网点覆盖率达到60%,废旧物资回收率达到80%。全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3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采访札记
电商进村,任重道远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不是单纯的帮农民从网上卖一只鸡、一头羊那么简单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撑。”甘肃凡纳网的创始人达德旭对当下兰州农村电商发展有着系统的研究和清醒的认识。这是我们在采访他时,他说的一句概括性的话语。因此,当下就是要通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培养农村居民网上购物习惯,升级农村消费模式,促进工业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不断拉动农村消费。在发展农村电商的同时要推进涉农流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邮政企业等建立连锁直营店、加盟店和农村自营与第三方配送相结合的配送体系,在镇、村超市(便民店)设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实现网上订货、配送、结算的农村流通新模式。应当说,在这个网络时代,在广阔的农村天地,让农民得到最大实惠,让农村得到最快发展,这是农村电商的根本,也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