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雁来菇尚无法人工培育 急需出台保护措施

28.10.2014  10:45

在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独山镇一带,传说沿南飞大雁飞行路线下面的半山半岗松林里,生长着一种我省稀有的神奇菌菇,由于它在北雁南飞之际生长旺盛,所以被俗称为雁来菇。

雁来菇十分美味,深受食客喜爱,因此价格越来越高;而一路走高的价格又刺激着村民的采摘欲望,于是随意无序的滥采令这一野生美味越来越稀少。由于目前尚无法人工培育,当地村民担心雁来菇会香消玉殒。

菜市场里的抢手货

“我这两天早上去菜市场都很早,但雁来菇就那几份,装在小篮子里,尽管贵得要命,但还没等我开口就被人抢走了。”独山镇一食堂的陈大姐27日中午说,当地很多饭店为了生意需要,每天下午直接开车到村里收购,所以菜市场里很难买到。

果然,记者在独山镇的菜市场询问了好几个摊主,对方都摇头说“要么来得早才碰得到,要么下午到公路边碰运气”。

对于如此抢手的雁来菇的价格,陈大姐说:“量大的时候八九十元一斤,量小的时候要一百一二十元一斤。”她说,因为这种菌菇的产量十分稀少,又完全野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它,加之最近天气干燥产量下降,因此价格一路往上涨,十年前几块、十几块钱(一斤)就行了,这几年却价格疯涨,估计还会越来越贵。

公路边的挑剔直销者

“每到下午两三点钟以后,在独山到六安的公路边一个叫六里冲的地方,运气好会碰上农民兜售刚采到的雁来菇。”独山镇政府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果然,记者在回六安的路上,碰上了一群守在路边卖雁来菇的农民。

在独山镇长生桥村和六里冲村交界的公路边,李老汉和王大嫂等6位农民面前摆放着的篮子里,装着上午刚采的雁来菇,他们准备向过往司机兜售。“价格可以比菜市场便宜一点,但不能降多了,现在太难找到了,我一上午才找到几个菇子。”李老汉说。眼看记者还想还价,李老汉干脆说:“我今天卖不出去没事,回头放冰箱里等人上门收,价格可能还高一些呢。你嫌贵不买我不求你。”

这时,王大嫂在一边打圆场说:“我们一家5口人早上五六点就上山,一直找到中午才采这么一点(3斤多),还要防止蚊虫和蛇叮咬,你讲难不难?”

记者采菇战果可怜

雁来菇到底多难采?经人指点,记者来到独山镇怀化寺村横塘组一个据说产雁来菇的小山包,在村民商老汉、夏奶奶的带领下想碰碰运气。

记者跟着商老汉和夏奶奶,学着他们拨开灌木丛中的荆棘,两眼快速扫描着地面荒草堆里的枯黄树叶,“山上有两种菇子,一种是常见的黄松菇,另一种就是稀少的雁来菇了,只有北方大雁飞过的时候才会有。”商老汉说,雁来菇好吃,但太难找了,昨天一天他一个没找到。

半个小时后,记者走遍了整个山包没找到一个雁来菇。又过了20分钟,商老汉因为要干农活下山了。记者正准备跟着他下山时,却收获了意外之喜。“老人家,你看这个是不是?”记者在小路边有了发现。“是呀,这就是雁来菇,你今天运气真好。”夏奶奶说。

记者用手连根拔掉菌菇,兴高采烈地往山下走,却不小心被一只野蜂叮了一口,大拇指立即肿了起来。

雁来菇为何难找寻

“以前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五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十年前涨到三五块、十几块一斤。前几年价格猛涨,刺激大家就都往山上跑。”独山镇六里冲村的李老汉说,雁来菇越来越少的原因其实与滥采、松林面积减少等有关。

他说,雁来菇采摘期只有两个月左右,这期间大家一窝蜂上山,一个村差不多都有几十人,不受控制地滥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连根拔的方式破坏了菌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了产量锐减。“我们一个村的山头过去一年采几百斤很正常,一个坟包上就能捡半篮子。现在跑半个山头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几乎绝迹了。”李老汉说。

与他有相同感受的是独山镇的古稀老太夏从珍,最近她花两天时间、跑了几个山头,才找到不足一斤的雁来菇,“过去随便溜一圈,差不多能采半篮子回来。”她说,她女儿住在独山的游坊冲,听说那一带也发现雁来菇了,因此很多人上山采摘,一天跑几个山头,一季下来能卖好几千元。当然,这样疯采的结果,对资源的破坏难以想象。

暂时无法人工种植

“还不能人工种植,我们有人试过,失败了。”独山镇长生桥村的李大姐说,她也很担心这样滥采下去会让雁来菇在当地绝迹。

独山镇政府一位值班负责人说,雁来菇的产地在当地仅限于独山镇和狮子岗乡少部分村组的松林,面积顶多几平方公里,产量的确不大;现在还不能人工培育,也没有进行过专项研究,当地对村民的滥采现象也没有进行过干预。 本报记者 窦祖军 摄影报道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六安雁来菇 保护措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