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电动汽车公司 董明珠做完手机又要造汽车?

08.03.2016  11:34
  3月6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公告》,证实拟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公司承诺争取在4月4日前披露本次重组方案。     据珠海银隆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底,珠海银隆已分别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强大生产能力。     据资料显示,2015年,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达到7000辆,产值总金额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排行第七。     另外在资本层面,珠海银隆近半年动作也很频繁,有消息称,珠海银隆分别于2015年6月、2016年2月进行了两轮融资,中信证券率先联手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阳光保险、三峡资本、北京公交等20家品牌企业共同注资数十亿元,成为银隆主要股东。     据记者了解,本轮融资中珠海银隆估值达50亿元,但目前格力收购价格还未最终确定,还在等待资产评估结果。     其实这些举动不难看出,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一直在为只卖空调的企业寻找更多的业务可能性。     而董明珠看中新能源汽车这个看似与格力毫不相关的业务,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扶持汽车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据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来自中央财政用于推广新能源车的奖金,最高额度将达到2亿元,将专门用于充电设施的完善、改造升级,与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设等相关领域,反哺充电设施的投入。     另外,在2015年4月,政府颁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其中指出在2016-2020年,对消费者购买的进入国家新能源车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继续给予购车补贴。     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200万辆。     但董明珠带领的格力能够继手机之后,在汽车领域做得好吗?     一位在家电行业从事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我对董明珠这次的选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上述人士认为,海珠银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强势,远不如宇通和金龙。其次,也有其他同行在做与格力同样的事情,但是格力并没有像那些企业一样获得利益。以手机为例,手机也是个好行业,小米、魅族、华为等都在做,但格力进入手机行业做得并不好。     空调行业近年来销售乏力,让格力出现了营收下滑。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今年整个空调行业的库存达到4000万台。美的家用空调总裁吴文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就相当于整个行业全年的空调销售量。换句话说,即使所有企业都不再生产空调,这些库存也需要一年才能消化掉。”     据格力2015年半年报显示,格力电器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501.11亿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57.21亿元,同比增长0.05%。     这也是迫使董明珠不得不去尝试多元化、涉及其他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前格力也试图扩张家电品类,比如代理销售晶弘冰箱以及Tosot小家电;但从格力的财报从不提及其销售情况来看,这些业务并没有加快格力的业务增长。     而已经被“炒热”的格力手机则至今仍不见踪影,此前董明珠表示,2016年上半年将会发布格力手机二代,走高端路线,售价为5000-6000元。可很多网友调侃道:“一代我还没见过呢。”     除了消费类产品,格力还在军工产业上有所涉及。2015年11月,格力电器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珠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信息安全、仿真、大数据、国际业务、三“”改造、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鉴于格力曾一次次试图进入“火热”领域,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的过往经历来看,格力的此次选择也让人颇为担心。     董明珠此前也对外表示:“多元化是自然扩张,首先是因为格力在上游掌控着核心技术;第二个是渠道,我的渠道需要更完整的品类。”     但新能源汽车与格力掌握的核心科技似乎并没太多的关联,格力的线下渠道确实比较丰富,此次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难道未来格力要在旗舰店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