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考题赶时尚 环保和反腐是热点

26.04.2015  10:22

省考行测没有国考行测中那么多有趣的题目出现,题目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变中求稳。《申论》紧随热点,要求用精炼的语言将反腐倡廉的背景下,一些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的态度或表现归纳为若干类型。此外,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都有不少考察点涉及到环保的主题。

 “藩篱”还是“樊篱”?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仍有部门、地方的利益______________,仍有保守、畏难的观念_________________。方此之时,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难以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难以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既跟不上中央的改革步伐,更会有负于人民群众的期待、愧对历史赋予的使命。A.阻挠藩篱B.诉求限制C.掣肘樊篱D.牵制束缚

解析:本题目源于2013年11月13日05版的《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人民观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从语境上看,“部门、地方”在“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方面,仍然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者对“部门、地方”的感情倾向消极,从词义的轻重上看,“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而从感情色彩上看,“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