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下乡 求解农民出行难问题

14.09.2015  10:20

   编者的话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较低,多为个体运输户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混乱较为普遍,抢客、抬价、超载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农村客运运力与运量的矛盾现象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遇节假日、农贸集市期间运力紧张,农民百姓乘车难。但日常农村客运车辆旅客乘坐率低,经营企业效益亏损,导致有个别线路停运,有限供应与多样化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时段、不定时的出行需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各地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现在坐公交车只要1块钱,老年人凭老年证还免票”

  ——农班车升级为公交车,农民“叫好”又“叫座”

  “以前从舒城到杜店坐农班车要6块钱,现在坐公交车只要1块钱,老年人凭老年证还免票。 ”在舒城县客运汽车站,正在乘车的赵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农班车不光票价贵、服务态度差,还要等车,人不坐满不走,现在准点发车,甭提多方便了! ”

  舒城县近年来积极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淘汰老旧农客286台,投入236台全新公交车,开通公交线路17条,覆盖全县21个乡镇,广大农村居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全程1元的票价,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还可享受免费乘车的福利政策,农客时代在舒城成为了历史。

  类似的农客公交化改造工程在庐江、桐城等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庐江目前已投放140辆大型公交车、34辆中巴客运车辆进行公交化运营,已开通主干线15条,覆盖所有乡镇,支线43条,由乡镇向村延伸;桐城也在积极推行公交化改造,目前已有173辆农班车有序退出,450辆面包车转成出租车,已开通5条线路,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未来将向主要的行政村延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行公交一体化改造后,这些地方均实行一票制票价,桐城票价2元,庐江票价3元,此举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获得了当地农民的交口称赞。

  “公交下乡老百姓‘叫好’又‘叫座’。 ”舒城县交通局副局长江炬森介绍,实行公交化改造后,舒城公交实座率达到70%,客流量翻了3番。不仅有效规范了农村客运市场,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环境,而且带动了舒城县域商贸业效益翻番,财政收入稳步上升,投资环境大大改善,越来越多的本地人选择在县城就业,城乡差别在逐步缩小。

   “只要补偿和安置到位,我也愿意去做公交车司机”

  ——农班车有序退出,从业人员妥善安置是关键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势必触及原有客运经营者的利益,由此引发的矛盾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保证原有的农村客运车辆平稳有序退出,原有的农村客运从业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是改造顺利进行的关键。

  舒城在公交化改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照顾车主的利益。按照补偿和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按车辆残值收购农班车辆,给予车主一次性补助,对于积极做好停运工作的车主给予额外奖励。对于符合条件的农班车驾驶员,按照“一车一人”的原则,优先聘用为公交公司驾驶员;对于驾照不符合准驾车型的车主,帮助免费增驾。全县286辆农班车有序退出市场,157名农班车驾驶员顺利转岗就业。

  程明霞就是顺利转岗中的一员,3年前她还是一名农班车驾驶员,而如今她已是舒城县通运公交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以前虽说多挣点钱,但是起早贪黑非常辛苦。现在按时上下班,上两天休息一天,生活规律多了,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还有奖补,保险、车辆维护全不用自己操心,幸福感比以前强多了。 ”程明霞满意地说。

  实际上,只要补偿和安置到位,公交化改造的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庐江县交管部门在前期大量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车主的利益,制定了系统的退出方案和奖励办法。原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的改造计划,只用了3天就与车主签订了退出协议,284辆农班车全部退出市场。

  事实上,农村客运市场并不是块利润丰厚的“肥肉”,由于线路有冷热之分、客流量季节性变化大,有些农班车车主也是惨淡经营。阜阳到邵营全程35公里,票价8元,农班车车主李标一天跑3个来回。“平时这条线路客流量就不多,加上黑车的挤压,生意很难做,经常坐不满人,有时候放空也得跑。 ”李标介绍,去除1年1万多元的保险、每月上缴公司的650元管理费,生意好的时候每月结余四五千元,差的时候只有两三千元。 “如果阜阳推行公交化改造,只要补偿和安置到位,我也愿意去做公交车司机。 ”

   “不能光等着政府输血,还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公益性和市场性相结合,兼顾群众企业利益

  按照1人1元的票价,舒城县通运公交公司去年实现票务收入1600多万元,而运营支出却高达400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为此县财政慷慨解囊,每年拿出3000万元将公交化改造纳入该县民生工程。 “去年客运量达1800万人次,按1人少付8元算,每年惠利于民1.5亿元,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江炬森说。

  庐江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通过招标确定安徽飞雁庐江客运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运营,建立政策性亏损财政补贴机制。“原打算学习江浙地区的经验,城乡公交票价在原有基础上下浮10%至15%,但考虑到惠民力度太小,在兼顾企业经营成本基础上,将票价定为3元。 ”庐江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徐济龙说。即便3元的票价,企业今年仍亏损700多万元。

  省交通厅副厅长徐敬启认为:“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关键要把握三个方面:群众得实惠,政府能承担,企业能发展。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找到最佳平衡点,就能保证公交下乡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

  “我们不能光等着政府输血,还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的探索。”江炬森说。舒城县通运公交公司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拓宽增收渠道,比如建加油加气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不仅满足自己需要,有效节省开支,也可以面向社会营业;加大车身车内广告招商力度,目前广告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开拓租赁服务市场,“未来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行,汽车租赁市场将有广阔前景,我们正好可以利用专业优势拓宽收入来源。 ”

  同时,合理布局公交班线,不能一味铺摊子,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地发展“镇村公交”,一些客流量较少的支线、冷线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安徽飞雁庐江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建华认为,开通公交班线首先要考虑道路的通行条件是否满足行车需要,其次要保证沿线有一定的客流量,因此班线的开通要依靠现有的公路布局,一般先选择公路干线,再考虑路况条件好、客流量大的村镇支线。

  “长期以来,我们在城乡客运定位上存在偏差,认为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公益性,农村客运只适合市场化经营。要让农村客运回归公益性,逐步实现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徐敬启表示,未来我省将以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

·经济快评·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目前,全省仍有60%左右的农村人口,让他们更加便捷、舒适出行,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省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而构建便捷的城乡客运网络则是交通运输网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同时也当看到,目前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从需方来看,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行需求不断升温,出行频率也不断增加;从供方来看,随着高铁和快速铁路网的加速构建,公路客运在城际中长距离运输市场上份额正在萎缩,眼光向下,深耕城乡客运市场,正在成为客运行业各类经营主体的必要选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步伐必须加快。目前,全省部分地区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以舒城为代表的政府主导、财政兜底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以广德为代表的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公司化改造、政府补贴政策性亏损等模式。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明确了农村客运的公益性,明晰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投入责任,也都取得了惠民利民的实效。这些先行探索的最大启示就在于,只有多用改革的思路、市场化的办法,就一定会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让更多农民坐上城市化的公交车。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最关键是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首先,政府怎么投入?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一样,都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必须承担投入责任。政府可以将财政投入作为资本金,组建专门的农村客运公司,实行独家授权经营,根据公益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的新要求,确保其规范运行,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服务。也可以走“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子,对市场主体提供公益服务产生的必要支出给予补贴,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其次,活力从何来?必须看到,随着农村客运的市场价值不断凸显,会有更多市场主体涉足这一领域。因此,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需要在更高发展水平顺势而为,多采用市场化办法,注重调动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和推动农村客运规范化、品质化、品牌化运营,积极培育农村客运精品服务线路和品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客运发展水平。政府投入要凸显普惠化、均衡化理念,更多聚焦“冷门线路”、镇村公交的发展,努力畅通城乡客运网“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居民的出行难题。(胡旭)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