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全面完成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

28.07.2017  03:14

  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更好联系和服务基层广大妇女群众的必然要求,更是“强三性,去四化”解决基层妇联组织自身突出问题、进一步活跃基层妇女工作的迫切需要。针对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架构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宁国市妇联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坚持试点先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截止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妇联区域化建设改革全面完成。

  一、突出“三个坚持”,改革稳步实施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省、市妇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宁国市委将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纳入“党建带群建”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专门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组织部、民政局、妇联联合出台实施方案,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坚持先行先试。坚持深入基层,靠前指挥,选取工作基础较好的梅林镇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坚持舆论先行,大力宣传推进乡、村两级妇联组织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步骤,引导妇女群众主动关注、积极参与改革。

  坚持严格把关。把好人选关,确保乡、村两级妇联班子人选政治可靠、群众认可;把好程序关,细化工作流程,把握重点环节,确保乡镇(街道)妇联换届和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规范有序;把好督导关,坚持观摩、推进、调度步步跟进,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织密“一张网”,改革初见成效

  壮大了一个队伍。不唯身份、不唯年龄、不分体制内外,最大限度地吸纳辖区内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各行各业的优秀妇女参与妇联工作,全市19个乡镇(街道)选举产生主席和副主席80名,执委360名,新增执委达50%;102个村完成改建妇联工作,选举产生副主席195人,新增执委1067人,真正实现乡、村两级妇联由“单兵作战”为“团体作业”,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的生动局面。

  健全了一个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突破行业条块分割的限制,建立区域化乡镇(街道)妇联组织,逐步形成辖区内各个单位、各个组织、各个领域的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建立区域化妇联主席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化妇联轮值主席制度,有效发挥妇联执委职能,形成推动妇联工作的整体合力,使乡、村两级妇联组织不仅建立完善起来,而且有效运转起来。

  激活了一方工作。大批优秀“体制外”女性加入妇联组织,不仅带来清新之风,更点燃工作激情,真正让普通妇女群众深切感受到参与妇联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在我市梅林镇梅林村“会改联”成立大会上,新当选的执委丁晓梅激动地说:“能当上妇联执委,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以前就喜欢文体活动,现在我不仅要当好广场舞活动队队长,还要带领农村妇女团结协作,建设美丽家乡!

  三、打造“双应”互动机制,提升服务效应

  探索建立区域化妇联工作机制。发挥专兼职副主席和执委的作用,建立经常性开展活动、常态化提供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区域化妇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镇妇联主席定期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妇女组织活动开展、资源和力量调配等方面的整合联动;建立区域化妇联轮值主席制度,由专兼职副主席、执委组织成轮值主席团,定时召开轮值主席会议,围绕中心提议并组织策划巾帼志愿服务、素质提升等活动,放大服务效应。

  建立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妇女的网格机制。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建立执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妇女的网上妇联工作模式,以及实地走访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让广大妇女真正感受到“妇联在身边”、“有困难找妇联、有问题找妇联”,增强妇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实现妇联对妇女“有求必应”,妇女对妇联“一呼百应”的“双应”互动,从而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生动局面,更加广泛有效地服务中心、服务妇女。

  下一步,宁国市妇联将按照“强基础”的要求,扩大区域化改革成果,在制度健全、服务精准、群众受益上下功夫,努力让妇联组织在基层强起来,妇女群众工作在基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