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搬花”也有素质之外的陷井

13.10.2014  11:57

    据悉,由于呼市天气比往年暖,原定于10日结束的菊花展,主办方推迟结束日期,曾在媒体发布“菊花展延续 望市民赏花勿搬花”的通知,然而从11日早间开始,陆续有市民开始搬花,开始广场管理人员进行制止,可是搬花人数越来越多,最终无奈放弃。据主办方介绍,菊花有数万盆,总投资约150万。

  数万盆菊花被市民哄抢一空,混乱的秩序自不必言,市民搬花争抢的急切表露出,这些行为未必全是需要的,把花搬回去干什么,会不会养或许连想都没想。尽管不能片面地说这些市民就是占便宜的心理作祟,但是却可以肯定其中的盲目有很大的成份。跟破窗效应一般,想必有很强的跟风效仿和法不责众的心理,不要白不要,抢了再说。

  毫无疑问,这显然是一种文明素养的疾病,哄抢物品,损公肥私。而从面上来看,“全城搬花”似乎也折射出公民公共意识、规则意识与理性意识的集体匮乏,也折射出素质痼疾的强大惯性。放置搬花美化生活的语境下,还可以解读出物质层面丰富而精神层面矮化的况味,看到鲜花与陋习的强烈反差,折射出城市对公民素质培养与引导,严重滞后于现实有形世界的美化。跟诸多的“中国式”现象被关注一样,既是在期待公民素质的自省与自觉,也是在呼唤城市重视城市精神与公民素质培育与引导。

  当然,单纯苛责市民文明素质低多少有些了无趣味。事实上,市民的文明素质并非表象看起来那么低。报道显示,呼市的菊花展始于9月中旬,在被抢之前,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几万盆菊花并没有什么损失,也没有人想过去抢或者偷,这又如何解释?而哄抢发生在原定的花展结束之日,难道不值得思考?

  不得不说,这样的展览在市民的眼里,就是一次性的消费,几万盆花150万元的花费,于展览结束之日,或许就被挪个地方弃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可能被直接扔掉。消费变成浪费,实在是令人可惜。或许正是这种考虑,一些市民心里认为,与其扔了可惜倒不如搬几盆回去自己养。尽管于法而言这不是抢花的理由,但是于理而言,则反映出市民对主办方或者说是政府花钱的一种不信任,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政府在节约资金和公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短板。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全城搬花”也有素质之外的陷井,引导和培育市民素质的同时,政府做好示范,树立公信也很重要。诸如类似的花展,花费那么大,展览结束后盆花如何处理,应当让市民知晓,如果没有专门的地方放置、没有专门人员管护,送给市民也是不错的选择。倘然如此,又何来“全城搬花”法不责众的尴尬?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