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积极采取“5+X”模式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点服务管理

27.07.2016  14:40

            6月30日以来,六安市持续强降雨,导致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7个县区116个乡镇(街道)发生重大灾情。截至7月14日上午10时,全市设立集中安置点28个,安置受灾群众4069人。为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我市各受灾县区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救助服务管理工作。

          在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中,我市各受灾县区坚持乡镇属地管理,民政部门驻点指导,公安、卫生、文化、教育、城管等部门配合,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各安置点所在单位大力配合,采取“5+ X”模式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服务保障。围绕受灾群众日常生活所需,各安置点建立了灾民就餐供应点、救灾物资接收点、临时医务室、警务室,在确保“五有”(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安全的临时住所、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方式,不仅为安置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安置点秩序井然,人心安定。

          为确保“5+ X”服务效果,认真做好受灾群众服务和管理工作,突出做到“四化”。一是组织领导系统化。各受灾县区成立救灾安置指挥部,构建统一指挥,分类指导,部门参与,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临时党组织发挥“主心骨”作用,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在群众集中安置点,组建临时党组织,为转移安置群众、保障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员发挥“排头兵”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在各安置点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开展服务,很快成为广大受灾群众最信赖的人。二是服务管理网格化。县、乡镇政府派出专门人员驻点服务,村干部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各安置点明确具体负责人,安置点各房间从安置群众中确定一名“室长”,从而建立起“县、乡镇、安置点、村、室”五级管理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缺,不留死角,实行服务管理全覆盖。三是日常服务人性化。在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各安置点的房间、帐篷,相继配备了电视机、电风扇、凉衣架、洗澡棚等。尤其是为丰富受灾儿童生活,舒城县教育局和桃溪中学组织党员女教师和志愿者,为50多名儿童建起了帮学中心,每天开展活动,寓教于乐,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舒城县文化局和县电影公司,每天送电影到安置点,同时播放科普知识幻灯片,丰富受灾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规范服务有序化。各部门各单位履职尽责,规范服务。乡镇党委、政府总体负责安置点生活秩序;民政部门适时掌握物资使用情况,第一时间调拔到位,同时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保管和分配工作;公安部门派出警力,24小时全方位在岗执勤,对灾区实行昼夜巡逻,保障受灾群众家庭财产安全;卫生部门派员驻守临时医务室,为病患群众解除痛苦,每天巡查消毒,检查食堂卫生,开展卫生防疫;教育部门调动大量教职工,放弃暑假,为保障受灾群众一日三餐做好服务;广电部门及时安装广播、电视,宣传报道汛情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广大志愿者和义工在指定地点,为受灾群众有序服务。

          通过采取“5+X”的服务模式,集中安置点实现了有序管理,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使每名受灾群众,来时住得安心,走时心情舒畅,保证了灾区稳定和谐。


 

上报单位:六安市民政局
信息作者: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