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下的黑手

13.06.2016  04:00
  四月中旬的同一天里,郎溪县城区和涛城镇先后发生了两起扒窃案,两名被害人共被偷走近4000元现金。两起案件作案手法相似,是偶发还是存在联系?犯罪分子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同一天里的两起报警
  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急促的报警人声音:警察同志,快点来啊!我的钱在路上被偷了!”
  民警火速赶往案发现场。当事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她向民警讲述自己的遭遇:早上交完电费的她,身揣现金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一名中年男子上前搭讪,说她身上有痰,在搭讪过程中,男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老奶奶外衣口袋里的存折以及一千多元现金偷了出来,正在他要掉头走人的时候,却不小心将存折掉落在地,老奶奶见状赶忙跟在后面追他,可是,年迈的老人又如何能追上骑自行车的男子呢?
  回到警局,民警立即对案情展开分析,而就在此时,又传来报警信息,依然是偷盗,地点则是在这个县城的另一个乡镇。这次受害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他在农贸市场买好菜后回家,途中被一名男子拉住搭话,也说他身上有痰,然后帮忙用纸巾擦拭,攀谈几句后老大爷继续往前,到家就发现身上的两千元现金已不翼而飞了,于是赶紧打电话报了警。
  监控验证了大胆猜测
  短短四个小时内,先后在郎溪县发生了两起扒窃案,光天化日之下偷窃如此猖獗,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造成的影响也很恶劣,郎溪警方感到四方压力,只有迅速侦破案件,群众财产才有保障,人心才会安定。
  于是办案民警立即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综合报警人的描述和对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的分析,民警怀疑这两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人所为。
  有了这个大胆的假设之后,警方开始寻找证据,立即调取两起案件的现场监控,比对结果恰恰印证了民警的假设,同时也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贪婪之手暴露踪迹
  在对嫌疑人逃跑的路线进行追踪后,民警并未发现更有价值的线索,案件的侦破陷入僵局。
  于是办案民警只有再次对案情进行细致梳理,希望能找到突破口,这次的跟进分析让民警大胆作出推断:嫌疑人屡屡得手,应该会再次作案,地点依然会选择人员聚集的地方,于是警方马上在城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布控,蹲点守候。
  次日中午,案件的侦破终于有了进展,一个体态清瘦,约一米七个头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民警的视线中,其体貌特征与两起案件的嫌疑人非常相似,而且该男子神色可疑,四处张望。“站住!”,民警一声大喝,男子慌不择路,最终还是束手就擒。
  面对询问,男子并不承认与这两起扒窃案有关,只说自己是闲着无事在郎溪街上乱转悠。他并不知道,就在自己被审讯的同时,警方已迅速查清了他的“老底”:这名男子是上海籍,暂住在郎溪县白茅岭劳改农场的一个村子里,此人有多次扒窃前科,并因此坐过牢。面对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嫌疑人,民警拿出了最有力的证据,将视频监控在他面前播放,面对铁的证据,男子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破,终于承认了这两起案件均是他所为的犯罪事实。
  破案后的思考
  至此,郎溪警方24小时侦破案件,在为受害人挽回损失的同时,我们不禁会思考:犯罪人能够在前后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里两次作案得手,是否也暴露出广大市民自身的防范意识欠缺,特别是老人家独行,往往会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猎物”。
  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身处人多密集的场合,一定要注意保管好随身财物,千万警惕陌生人主动上前搭话。当遭遇扒窃,也要在第一时间报警,以便警方能把握时间节点,及时侦破案件,挽回损失。(郎溪县公安局   葛攀、邱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