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儿童禁食清单”与性早熟无直接关联 医师不建议多吃

03.09.2014  11:46

  近日,一张“儿童禁食清单”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并称其是北京某医院张贴的可促使儿童性早熟食品及用品单。上面列出了蛋白粉、鸡鸭、牛初乳等食品,并简单说明了原因。对此,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副主任医师,治疗矮小症、性早熟的专家潘嘉严表示,清单上所列的食品与儿童性早熟没有直接关联,但“可能是造成性早熟的因素之一”,不建议多吃。

   六七岁小患者最多

  记者看到,清单上列出了几类食品,包括高蛋白食品,如蛋白粉、甲鱼、黄鳝;膨化食品,如薯条、虾片;配方食品,如碳酸饮料和奶茶;还有蜂蜜、牛初乳、快速生长的鸡鸭、反季节蔬果等。潘医生表示,排除一些病理因素,性早熟的真正诱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结论,“不能说性早熟就一定是因为吃了哪些食物,但是营养过剩和外界环节的刺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介绍,所谓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具体来说,女孩8岁以前出现发育迹象,或者10岁前出现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发育迹象,即可视为性早熟。在现代的儿童中,性早熟的发生率大约为0.6%,女性多于男性。

  “这两年,来看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专家门诊日都有上百人。”潘医生告诉记者,在医学专家眼中,性早熟早已不是罕见的病症。从接诊情况来看,六七岁的儿童最多,女孩人数是男孩的数倍。从地理环境看,城乡差异不大。

   越早“辨真假”越好

  潘医生强调,性早熟是分真性假性的,但假性会转化为真性。目前,这两者都有相对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且越早确诊,对孩子越有利。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性早熟症状,要尽快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内分泌科或矮小症、性早熟专家门诊就诊,确定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不可否认,现代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让他们吃得过多过荤,这会造成脂肪的堆积,刺激细胞分泌雌激素,导致性早熟。同时,一些饲料、农药中含有的激素、催熟剂成分会残留在食品中,吃多了更是“雪上加霜”。外部环境的刺激也不可忽视,现代信息的大量扩散与流通,影视剧、广告、网络……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与两性相关的东西,对神经造成刺激,导致性早熟。

  还有一个家长容易忽略的问题,夜间开灯睡觉也会导致性早熟。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体内的松果体会分泌一种褪黑激素,防止性早熟。儿童夜晚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少吃鸡、鸭脖

  记者获悉,其实假性性早熟是可以预防的,专家为您从生活细节上支招。首先要收拾好家庭药箱,对于有行动能力的孩子来说,拿到里面的药可能当成糖果来吃。

  不吃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有些可能是通过激素来催熟的,长期吃不好。不要盲目给体弱的孩子进食补品,如虫草、紫河车、牛初乳等,这些食品中性激素的含量也很高,长期食用也可能导致性早熟。

  少吃鸡、鸭脖,这些食物内含淋巴,淋巴含有激素。而且市面上出售的鸡和鸭,有的是通过激素催熟的。晚上睡觉请关灯,强光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更有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性早熟。(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