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催生动力 创新提高生产力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记事

18.01.2015  11:09

  安徽广播网1月18日消息(记者:马骏、徐军、实习生:戈晓君) 今年1月9号,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合肥通用研究院主持完成的一个科研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沉甸甸的奖项,承载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也是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动力。

  这次获得殊荣的项目叫“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所谓重要压力容器,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压力边界,广泛用于石化、电力、冶金、燃气等过程工业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承压类特种设备,一旦发生失效破坏,将会产生爆炸、火灾、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故。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重要压力容器研发几乎是一张白纸,压力容器重大事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正是受命于危难之时,组建了压力容器与化工装备研究工程部。万事开头难,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回忆说,工程部成立之初他们面对的是白手起家和国外先进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在十几年以前,我们国家发生很多压力容器重大事故。所以在老同志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和结合国家863重点课题的支持,提出针对失效模式的设计制造方法,使我们过去不能自己制造的压力容器可以制造,替代了进口。

  压力倒逼出动力。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励精图治,先后解决了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在典型腐蚀介质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腐蚀疲劳、氢损伤、失效预测和预防技术难题,我国万台压力容器设备年事故率也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下降到2005年的0.8。

  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事故率的下降,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石化装置与城市燃气储配系统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带来了我国石化装置检维修理念和方式的一次变革,石化装置连续不停车周期从过去的1年至2年延长到现在的3年至6年,仅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化工集团每年节约检维修费用就超过45亿元。

  创新无止境。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石油化工、燃气、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压力容器的要求越来越高。2008年,天津石化、镇海炼化等百万吨大型乙烯工程在建设中遭遇了外国厂商刁难,工程面临着停工的窘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主动接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陈学东:“我们国家现在使用压力容器在世界上是最苛刻的,装备的大型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因此我们在压力容器的领域碰到的难题也是世界上首先遇到的。

  经过摸爬滚打,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逐渐在国际重要压力容器领域站稳了脚跟,研发的一些关键技术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最先进水平。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关卫和:“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延长寿命。另外是在制造阶段提供一套制造的标准和规范,让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目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千万吨炼油、天然气集输、大型煤化工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重大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自给自足。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在为企业解难、为国家分忧的同时,也强健了自己创新的筋骨,近3年他们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32.8亿元。

  国家需要、企业需求是创新的动力,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树立“华山一条路”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一流标准设置科研项目,让创新创造成为提高民族科技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陈学东:“在使用企业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反馈到设计制造当中来。反过来帮助设计制造企业来解决设计制造问题。从实践中来在形成一定的理论在指导实践这么一个过程。真正实现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科技和应用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要进行产业化。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这才是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