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板凳一个针线包月赚6000元 街边缝补摊“修出”大市场

06.01.2015  17:10

  修自行车、缝补衣服、配钥匙、打皮带眼……这些个技术活,虽说难度不大,但是会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一方面,这些行业似乎已进入没落期,店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离了这些手艺人,日子还真“不好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行业的竞争性越来越少,会这些小手艺的人成了稀缺资源,反倒是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很多人小本经营做出了一番天地。

  一张板凳、一个针线包,这就是全部行头;几个台阶、一处角落,这就是所需地盘。

  在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门口,干了10多年缝补生意的张大姐告诉市场星报记者,“生意没想象得难做,市口好的缝补店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

   价格便宜的手艺活

  “别小看了这些手艺活,现在好几千元的品牌衣服也时常经我们的手,修好以后就跟新的一样。”在合肥市福海新居小区门口,一群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摆弄着手上的活,他们被称作“街头缝补高手”,王大爷带着老伴携手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希望一直坚持下去,用手中的针线为大家提供便利。

  “一般衬衣,如果有缺口,缝补一下30~50元,如果是好衣服(大衣)的话,一般在120~150元,其他的小缝补,也就10~20元。”王大爷告诉市场星报记者。

   缝补店仍有存在必要

  原本位于省城城隍庙的缝补一条街,是合肥缝补工最多的地方,他们给市民提供了很多方便。城市在发展,缝补摊日渐减少,但市民们对缝补服务的需求依然很多。

  “我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觉得档次低,收入不高。不过,我感觉送衣服来修的年轻人正在逐渐增多。”在合肥市三孝口一带从事缝补生意的张师傅表示。记者了解到,现在手艺好的裁缝师傅愈来愈少,因为裁缝工艺复杂,做起来较辛苦,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学习。有趣的是,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50名受访者有一半是年轻人,超过8成的人认为缝补店应该继续存在。

   手艺人逐渐受到重视

  小摊小贩一直是管理难点,真正有效果的办法不是赶和罚,而是主动服务。

  合肥市经开区临湖社区原先远离市区,社区内小商贩较多,也隐藏了不少手艺人,社区在2010年前后,对这些手艺人集中组织、统一规划,让手艺人继续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在合肥市三孝口七桂塘,也开辟了“便民巷”,把做缝补生意的商贩集中到一起为市民服务。

  记者了解到,现在好的缝补师傅,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有的手艺过硬的艺人还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厂。比如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卫永久,就在合肥市经开区临湖社区岗墩居委会的帮扶下成立了永久服装厂。(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