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

09.08.2018  18:02

  在“放管服”工作大格局、大背景下,宣城市加速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做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实现基础数据全市共享,有效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得到上级高度肯定,中国工商报于6月15日专题报道《宣城多举措强化信用监管》、安徽日报于6月5日、7月30日专题报道《宣城持续改革商事制度》《宣城“互联网+”监管企业信用》。2017年度,宣城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以满分(第一名)成绩通过省政府考核。

  近年来,宣城市工商质监局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中心,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为工作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创优营商环境。

  第一,涉企信用统一归集,实现基础数据全城共享。

  该局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注册登记及备案信息等全量、实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对社会公开。与市信息办相互协同合作,破除数据壁垒,搭建数据桥梁,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和“信用宣城”进行后台数据对接,共享涉企信息目录近100项,积极强化对涉企信息数据的统一归集,打造涉企信息“全国一张网”。不断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运用推广工作,共归集到36个市直部门和183个县区部门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数据近60万条。积极落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截止目前,共共享27个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交换数据123万条,其中双公示数据4.3万条、信用信息数据18.6万条。被市政府办通报认定为“成绩突出,工作全面开展”。

  第二,围绕全市企业年报公示,打好信用监管基础桩。

  一是提前完成2017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工作。5月30日我市便在全省提前一个月率先完成了2017年度年报目标任务(目标值85%)。全市共有181976户市场主体需要参加2017年度企业年报工作,截止6月30日年报工作结束,共有173214户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上申报了企业年报,年报公示率为95.19%(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分别为90.26%、92.59%、96.58%、92.83%),超额完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年报目标任务。二是做好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倒逼企业注重诚信。我局依法及时将未参加年报的8000余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2000余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即将进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市场主体进行公告,积极做好相关名录的数据推送工作,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三是积极部署2018年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工作,共梳理2015、2016年度未年报企业482户,加大力度对“僵尸企业”进行清理吊销,通过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净化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质量,为全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擎好先锋旗。

  第三,创新监管方式,开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方式。

  一是加强部署,重视激励。召开2018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部署会议和全市“双随机一公开”36个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及时部署全年工作,进一步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并以商事制度改革联席办公室名义就全市2017年度“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对69家单位进行了表彰通报。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18家具有市场监管职能的单位建立了“一单两库”(检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库、检查对象库),截止目前,共使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企业近2000户,所有检查痕迹和结果公示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对社会公示,拉开阳光执法新序幕。二是目标导向,全程推进。2018年7月12日起,由市商事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市编办和市法制办组成三个督查组,分别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富贵,局党组委员、调研员曹晓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明宇带队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督查。我市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情况纳入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核,细化措施,做到分级督察,督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各单位利用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任务,并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理念在监管部门扎根,部分执法部门由原先对公示执法检查结果的顾虑变为主动要求公示检查结果,提升了政府工作效能。

宣城市工商质监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根据“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工商局
巢湖市市场监管局全面铺开2017年度个体户年报抽查工作
  根据合肥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自8月初开始,工商局
滁州市工商局与环保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双随机”联合检查
  为切实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