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聚用淮北大鼓唱响“千年古镇临涣”

22.02.2018  21:43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农村舞台新天地,新农村就像花一样,全党重视抓环保,生态文明花正香……”2月22日上午,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怡心茶馆,民间艺人李保聚用两块简板、一根鼓条、一只大鼓,唱着他自编的淮北大鼓书《夸夸咱的新农村》。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氤氲的茶香中更多了一份温暖。坐在一群饱经沧桑的品茶老人中间,身穿唐装的64岁老人李保聚神采飞扬。他高亢婉转、抑扬顿挫的一段大鼓书过后,赢得茶客们阵阵喝彩和掌声。

  “来段《夸临涣》吧!”“好嘀!”只见李保聚清清嗓子,右手中的鼓条叩击鼓面,迸发出的鼓点铿锵有力;握着两块简板的左手抬起,两块板儿撞击出声声脆响;开罢了前奏,额头微微渗汗的李保聚启唇先是一段清越的唱腔,接着是段清晰快速的说词……

  “俺老父亲直到87岁生病卧床不起,才算放下了大鼓。”李保聚介绍说,他是临涣镇高皇村李塘圩庄的村民,祖上就以唱淮北大鼓过日子,相传有3代人了。因为自幼右腿患有小儿麻痹症,作为长子的他念了3年书就跟着父亲学唱淮北大鼓,还先后到山东、河南、淮南等地跑场子挣钱养家。

  据了解,淮北大鼓诞生在濉溪县,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唱腔有慢板、快板、垛子板三种形式,以唱为主,说为辅,很多都是采用地方小调或吸收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曲调,曲调朗朗上口,语言诙谐幽默,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006年,淮北大鼓进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先俺老父亲收的10多个徒弟早就改行了。”说到淮北大鼓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李保聚神情黯淡。他说自己有两个儿子,但是对淮北大鼓都不感兴趣,也难怪,唱大鼓挣不够吃饭钱,谁会去学?况且如今的年轻人都是急性子,淮北大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

  平日里,李保聚只要没有什么特殊事情,就会骑着三轮车到临涣怡心茶馆,表演淮北大鼓,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40多个年头。老段子、新曲目由着茶客们点,演出费用随茶客们的心意,任意打赏。这几日赶着春节放假,前来茶馆品茶、听大鼓的城里客人、外地游客多起来了,有的客人还邀请和他合影留念,并送上新年的祝福。

  “现在我收了3个徒弟,我会手把手、面对面地把淮北大鼓传下去,对得起老祖宗。”他欣慰地说。

  临涣镇委宣传委员周建华介绍,李保聚既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很接地气,在说唱传统淮北大鼓书的同时,他还自编了十多个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民生工程、身边好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大鼓书,借助临涣茶馆这个平台,弘扬了正能量、唱响了主旋律,为打响“千年古镇、特色临涣”地方名片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