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祛陋习 科学保畅通

16.10.2015  12:38
        年初至今,亳州市通过科学整治交通秩序,使中心城区工作日平均车速提高了15.8%,工作日高峰期平均车速提高了35%;前8个月,市区交通事故总量同比下降32.82%,改变了过去“行人闯红灯、车辆随便停”的现象。
  亳州在全省建划区市最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老城区在道路规划、红绿灯设置、公交站台位置、车位配比等方面,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电动车逆行、闯红灯,机动车乱停、占道行驶大量存在,不仅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亳州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要改变这些陋习,在整顿交通秩序时,既要讲人性,更要讲法治。
  城区交通整治的主要目的是疏导交通、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并配合亳州市的文明创建工作。为此,市交警支队花了几个月时间,解剖拥堵路口,寻找解决办法,写出调研报告。市里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这一工作由公安部门的“城区畅通工程”上升为“市长工程”,集全市之力,下好治堵一盘棋。亳州市区堵车,主要集中在道路交口,整治前,有些交口排队车辆3个绿灯都过不去。经过对13个路口30个车道的合理渠化,增加了直行或左转车道。这不仅减少了交口车辆排队现象,也使高峰时段基本上可以实现一个信号灯就能清空车辆。此外,同时利用科技和人工结合的办法,通过区别设置南北、东西方向放行时间,优化市区121处灯控路口的配时方案,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延长10秒右转红灯等措施,从源头上力保畅通。
  为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在加大巡查力度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停车场。目前,亳州市老城区已采用各种方式增加停车位1.8万个,缓解了“停车难”问题。亳州市交警支队还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亳州特色的交通管理经验,就是“警力跟着流量走、警力跟着乱点走,提前介入,未堵先疏”。他们还利用微信、微博等,加强与驾驶人和行人的互动,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武长鹏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