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发展

24.10.2019  17:15

  【编者按】  日前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省认真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高校党建开创新局面

  通过认真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我省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高校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27所发展至目前的110所,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3万人,居全国第9位。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构建,每年培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20万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过45万人。去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2%,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迈入高等教育大省行列。

  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省高校共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46期,对4000余名高校处级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教学效果评优率达94%。  2015年起开展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对党建和发展进行双百分评价,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去年,实现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三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扎实开展专题警示教育,省属高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100多场次。

  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省不断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对标高校党建20项重点任务,列出任务清单,开展督查调研,定期盘点调度,推动落地落实。推进省属高校如期完成“三长”担任常委(委员)工作,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组织省属高校修订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119项,修订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960项,84.3%的院(系)建立了重大问题政治把关具体办法,各校民主集中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我省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行动,首次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奖补激励机制,80%的省属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了验收。扎实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我省已成为全国6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14个高校党组织获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单位。

   内涵发展实现新跨越

  注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我省高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成立了12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巡回授课100余场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件保障与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了一批教学示范团队、教学科研骨干和青年学术带头人。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持续开展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举办8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先后实施“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提升计划、振兴行动计划”和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等,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教学整体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省属高校培养的“两院”院士有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5人,长江学者4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同时,大力实施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共立项264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03项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多个产学研用合作联盟、479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执法检查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激发高等教育内涵性发展活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实行“生均+专项”的资金分配管理方式,支持高校进一步加大经费统筹使用自主权,完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高校学费标准。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高社会资金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所占比重。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放给学校,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发挥好评价导向作用,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出素质教育评价,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评价体系。

   服务经济迈向新高度

  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我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引导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对接特色产业。每年定期发布《本专科专业结构及社会需求分析报告》,引导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增设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停办停招一批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近些年,共建设128个服务支撑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专业,新增的应用型专业点占实际招生专业点总数的42%,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75%以上。

  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省有3所高校入选国家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已立项建设中的有8所特色高水平大学、9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16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31个一流学科。我省出台《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创新改革高校人才、科研评价机制,优化科研创新政策环境。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组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建成3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5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3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省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获批的国家级计划数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两位。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实现所有高校和专业全覆盖,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连续3年居全国前三位,去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

  执法检查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分类推动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通过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分类评估,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有序竞争。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加强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国家战略要求,着眼安徽发展需要,主动融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和长三角“五个一”建设。

   机制改革迸发新活力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我省组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建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在岗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认定,出台《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认定“双师型”教师7000余人。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为具备条件的22所本科高校核增周转池事业编制6130名。畅通人才调动绿色通道,鼓励支持应用型学校面向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性人才。加强年轻优秀教师培养,全省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4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占59.7%。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内容与录取机制,全面实行知分填报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大幅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落实高职分类招考改革工作,以统一的文化素质测试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技能水平,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合理分类设置录取条件和制定录取办法。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对高校放权力度,在全国率先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尊重高校专业设置主体地位,下放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自主权、国有资产处置权限等,其中“地方高校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的做法,被国务院作为改革突破和可复制推广经验在全国推广。

  执法检查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建立基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施行通专融合,积极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规范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承接海外人才回流机制,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进一步深化本科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推进高等职业学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设置结构,细化层级,完善职称评聘和岗位管理制度,推进岗位统筹管理和动态调控,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 编辑:关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