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企业面临招工难 年增10%工资也难保90后工作稳定性

04.06.2014  18:17
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我国过于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较慢,造成技能人才和服务业人员缺口较大。因此,徐华建议,我省应该鼓励职业学校走出去与市场对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6月3日,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资政会在 合肥 召开。省政协委员们纷纷围绕该主题建言献策,其中,有委员在剖析当前企业“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时指出,我省当前社保缴费基数大、费率高,甚至高于部分沿海发达省份,相对拉高了企业用工成本。

问题

“以前缺技工,现在普工、杂工都难招”

省政协常委徐华也是一名企业家,他说:“本人企业所属的餐饮业,从规模大、档次高的酒店、酒楼,到规模小的酒馆、小饭店、快餐店,都贴有急招、急聘的启事。部分生产型企业由于招不到工人,只能启动部分生产线,达不到满负荷生产。”

他反映,很多企业主均发出同样的感慨:“以前缺技工,这两年普工技工都缺,连杂工也不好招了。”

根据安徽省《2014年1月全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报告》,1000家检测企业,当月计划招聘2.3万余人,实际仅招到8518人……

10%工资增长率也难保“90后”工作稳定性

多数企业和用工单位普遍反映,“90后”员工缺乏工作持续性,与多数企业稳定用工的要求形成矛盾,就业短期化给企业带来困扰。

很多企业用工成本约占企业总成本的40%,为了留住员工,很多企业给予“90后”员工保持10%的工资年增长率,但仍难保持“90后”员工工作的稳定性。

建议

社保缴费费率比沿海省份还高,拉高用工成本

从地域上看,不仅在我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存在用工矛盾,部分皖北城市用工矛盾也面临扩大化。

徐华还表示,我省皖北不少地市虽然拥有较为富裕的劳动力资源,但与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基数大、费率高,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率比例较上述省份高出5~10个百分点,承担金额平均高200~300元,直接拉高了这些地区的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损失。

推行“机器换人”对抗“用工荒”

“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要转变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经营思路,谋求转型升级。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应主动向产业链高端公关,向效益、品牌要利润。”

徐华建议企业家们多学习借鉴江浙等发达地区企业推行的“机器换人”的做法,增强企业对抗“用工荒”的能力。政府则应对有产业发展前景、有转型欲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税收、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普及“订单式”培养,最后一年学去企业上

长期以来,我国过于重视基础 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较慢,造成技能人才和服务业人员缺口较大。因此,徐华建议,我省应该鼓励职业学校走出去与市场对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例如,探索在企业建立学生就业实习、见习和培训基地,鼓励企业到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到企业实践锻炼,毕业后直接就业,以更好地跟企业对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记者 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