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 担时代之责

06.05.2015  13:01

    引子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五四青年节,共话价值观。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奋力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如今, 90后一代逐步走出校园,正在成长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4月17日,本报“记者调查”整版推出深度报道《90后,来了》,聚焦正在走上社会前台的90后群体,引发热烈反响:在新浪微博文章被分享9000多次,网友留言2000余条……那么,90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与70后、80后相比,他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观?面对世界的深刻变化,置身信息时代种种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他们,又该如何养成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特邀四位90后青年与相关专家共话价值观。

  求新立异 独立自强

  价值观多元化更加明显,做事少有畏首畏尾,敢于追梦,勇于实现自己的想法

  记者:您认为90后是怎样一群人?同70后、80后相比,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何特点?

  田丰:90后青年与以往代际的青年相比,可谓求新立异的一代,由于自身的异质性,90后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程度更加明显,很难用一个统一概念来形容,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价值观或完整的群体意识。他们在价值观的取向上更倾向于自我、更强调独立性。从另一方面看,90后这一代青年同其他任何一代又没有根本上的不同。他们在成长中感知社会的变迁、在学习中形成价值观,并将最终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个当前年龄在16—25岁的群体,所呈现出的更多的是青年人成长中的特质。无论人们对于这个群体如何描画甚至批评,这个群体都在茁壮成长……

  杨佐德:我们90后大都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和大的经济波动,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伴随着互联网的扩张而成长。这样的生长环境,让我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辈大不同,常常会不按常理出牌。以我自己为例,通常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论,换句话说就是我喜欢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过于安逸稳定的工作,而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折腾,这在很多70后、80后看来有点像“傻子”行为。70后、80后大多有公务员是铁饭碗的思想,为此需要循规蹈矩地学习和应试,而我选择了在校期间就创立自己的公司,“不走寻常路”。

  唐雪: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再量力而行地去帮助别人。这便是我的价值取向。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通过统一招考,我成为包河区义城街道北徐村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有人觉得受过高等教育之后做村官 “离经叛道”,我却觉得这是发挥能力帮助别人的一个好平台。每个年代出生的人都会经历一个叛逆期,90后只是比70后、80后的人更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把想法变成现实。我们成长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做事时不会畏首畏尾,而是敢于追梦,勇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各行各业中磨砺成长,我们将最终接过建设祖国的重担,成为书写历史的主笔。

  汪云涛:作为90后,我们可以说是矛盾的一代。我们成长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匮乏”几乎没有直观感受,容易给别人造成浪费和不珍惜的印象,也让我们不容易受金钱束缚,更愿意追逐理想。另一方面,我们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在价值观念上很少有天然“集体”概念,容易形成“自私”的形象,当然这也让我们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隐身在大多数人的背后。

  记者:在您看来, 90后的价值取向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取向关系如何?

  王义军:考虑到00后还未走向社会,因此90后这一群体是处在持续发展进步着的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最新一代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他们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类型应该比前几代人相对更契合。社会的发展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改革开放30余年来,整个中国社会一直在不断进步,90后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又亲历甚至亲手缔造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90后所拥有的这些特殊条件是其他几代人所不能比拟的。我认为他们的价值观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精神。

  田丰: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代际的人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有差异。90后强调自我、独立的价值取向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和冲突,但他们的理解可能与主流存在差异。比如,越来越多90后的就业观与以前不同,对工作的理解与主流观念或者说传统观念不同。他们不喜欢被束缚在一个框架内,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工作。相形之下,敬业就不是对某一职位或岗位的执着,而是对自己兴趣的专注,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丰富了“敬业”的内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时代境遇 磨砺成长

  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新技术新生活方式的叠加效应,以及个体经历等共同决定着价值观成型

  记者:影响一代人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70后、80后、90后的价值观形成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原因何在?

  王义军: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所处时代的社会大背景,是由时代的思想观念、物质水平、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综合决定的。在我看来,70后、80后相对更关注公正、公平,90后可能更注重自由、平等。90后接触的社会比以前更加开放、物质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宽容、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使他们可能比上一代人对新事物、新思想更加敏锐,不迷信权威,更具有怀疑、反叛精神,同时对于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

  田丰: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着一代人的处境和机遇。70后、80后和90后的最大区别正是基于群体性境遇的差异。90后成长于人民由贫到富、国力由弱到强、社会由整合到裂变的进程中,其间又夹杂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活方式的不断呈现,一方面塑造了他们的多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张扬个性、表现独立提供了展示的工具和平台。

  记者:作为90后,您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杨佐德:我觉得价值观是一种真正的内在涵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累积而成。我的价值观也是不断潜移默化沉淀而成的。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小时家境虽穷困,但父母从未停止追求事业的成功和高品质的生活,受他们影响我也越来越自立与开放。在创业做求职网站的过程中,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对我以前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因为诚信友善、文明礼貌这些基本观念在有的人那里并不通行。但相较于正向的引导和培养,我认为这些现实的冲击可能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更突出。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即便身处黑暗,仍能坚持追求光明,才可能最终形成完整、积极的价值观。

  汪云涛:正是在“他人”的影响下,我努力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记得四年级时从大别山区来到北京,远离家乡的生活,让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伤感,还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刚踏入高中生活时,我和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有一天,有位同学对我说:“我们把你当朋友,而你却自以为学习好显得高高在上。”我深受触动,开始反省自己,意识到人并不能孤立存在,他人的力量会帮助自己,自己的力量也会帮助他人。就像作家莫言所说:“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也许我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型,但从“他人”的目光中审视自己,不失为矫正调适自己价值观的好方法。时下面临高考,我依然将此贯穿于行动中,无论是紧张冲刺时还是放松调节时,我都会尽力帮同学解惑、帮老师做事,尽到班长的责任。

  顾文艳:书籍或者说文字对我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大于现实世界的经历。同很多90后一样,我曾在学生时代崇拜过课本里的鲁迅,模仿过他对社会的描摹。后来大学出国读文学,总能在作品和文学批评中看到映射的现实。作家对于社会的观察是敏锐的,透过文字我更加清醒地看到人性的光辉和弱点,看到社会的光明与阴暗……这对我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我也开始尝试作为冷静的观察者,将我的价值观、我的观察变为文字,以期影响更多的人群。

  包容引导 认同践行

  尊重个性发展,鼓励价值实现,探索方式方法,让90后由衷认同并积极践行主流核心价值观

  记者:现阶段,全社会正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问您如何理解?

  汪云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寥寥24个字,每次读起来总感觉有些迷茫与喜悦。迷茫源于社会现实和核心价值观美好目标之间的距离;喜悦则来自于24个字本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华儿女的美好希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美好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则是指导每个人生活的美好准则。相信24字所描绘的愿景达成之时,我们平凡的生命定会拥有不平凡的意义。

  记者:在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90后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佐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主旋律,我们不光要了解其内涵,更要做到切实践行。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创办了网站免费提供兼职、工作机会信息及法律援助,就是想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帮助其他人,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我个人理解,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就是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越大,其社会价值就越高。我曾经要求所有员工对核心价值观内熟于心、外现于行。公司内部定期召开会议,让大家了解国家社会形势,更好地认同核心价值观,还定期举办“敬业之星”“优秀之星”评比活动,拿那些敬业模范的事迹来感召大家、鄙夷懈怠者,引导公司价值取向与核心价值观趋向一致。

  顾文艳:我的整个大学时代都在西方国家度过,从美国到英国到欧洲,同信仰自由经济的西方学生们一起研读过《资本论》,也在各大城市“占领活动”中亲身体验过这些国家此起彼伏的社会思潮。体验之余自我反思,更加相信通向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我想从我最擅长的也是最喜欢的一件事做起——回到语言与文字。我一直相信世界是语言的世界,真正优秀的文学无论以何种形式传播都能触动人心,激发人们关心社会,甚至引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用真心真意的只言片语认识自己,打动别人,期待有一天,会有一个时刻,我能在由字字句句构建的时空里稍稍地改变世界……

  记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针对90后群体,何种方式可能更为有效?

  王义军:现阶段,共青团工作面对的主要群体就是90后。在这个时代,如何用社会主流价值观统领生长于市场经济时代、较少传统观念、较多现代意识、崇尚自由平等、更加关注个体价值的一代人,难度前所未有的大。基于此,团中央近年来把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共青团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各级团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在引领主流价值观方面,各级团组织特别重视新媒体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对基本都上网的90后而言,网上的作用可能比其他任何渠道都有效。所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把“中国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规律研究”和“共青团在构建健康网络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作为今年的两大攻关课题,以期服务于共青团的重点工作。

  田丰:营造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良性环境,关键是要尊重90后,用开明的眼光、宽容的心态,把90后身上的新异之处看作合理的存在,引导他们自觉认同而不能强制灌输,也不能陷入形式主义误区。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包容、学校要开放、家庭要引导、社会要宽容。特别是要转变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自由,允许90后自我成长。同时,用事实来说话。用历史来说话、用客观规律来说话,鼓励90后青年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来融入社会,在探索中由衷地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成就最好的自己,绽放90后的青春异彩!

  议论风声

  90后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对物质追求的相对淡定;国家的快速发展也让他们觉得只要个人奋斗梦想都会实现。高起点决定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趋理性,对国家、社会的态度趋于乐观。在多元、包容的时代语境中,他们的视野不再狭隘,人生选择不再单一。

  ——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李良荣 桂 勇

  因为年轻,我们热血沸腾,看到力所能及的事会伸出援手;因为年轻,我们希冀自己的行为能给社会带来善的改变;因为年轻,我们不会强迫自己适应冷漠与无情,去做所谓的“聪明人”……我们肩上扛着责任,心里存着使命,驱散陈腐、扶起社会诚信,正是兴盛之时。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本科生 钱烨莉

  每个年代都有不一样的个性,不容复制,亦无可替代。我们90后有个性而不失规范,乐观而不失谨慎,有一往无前的决心,有征服世界的勇气!

  ——黑龙江网友

  我们90后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个性鲜明;我们不会读书读傻,而是敢于肩负起前辈交给我们的重担;我们不受教条的约束,活得出自己的精彩!

  ——重庆市沙坪区网友

  我们中有舍己救人的学生、有英勇牺牲的消防员、有叱咤商海的精英……我们承受着就业、住房、婚姻的巨大压力,却依然是中国最乐观的群体;我们看惯了不文明行为,却坚持做文明的守卫者。我是90后,我骄傲!

  ——网友liz1022

  请看看山区希望小学破旧讲台上伫立着的身影是谁,请看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热心陪伴老人的是谁,请看看震后捐血流动车旁排着长队的人群又是谁!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曾发起关爱失独老人的倡议,短短几天,报名的同学上百人。青年人从不缺少进取心、责任心,也不欠缺合作意识和友爱精神,我们缺的不是理想和精神,而是理解和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宋一诺

  责编:牛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