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本减法 换活力乘法

02.06.2016  11:32

   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但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感受到成本负担有所加重

  在凤台县城,关胜芝商务酒店生意红火。该酒店2015年度营业收入435万元,共申报缴纳营业税21.75万元。酒店财务经理宋维好说,营改增对酒店是一大利好,年收入不超过500万元的属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的征收率申报缴纳增值税。 “以酒店去年营业收入435万元为计税基础,如果缴纳增值税的话,应缴纳增值税为435/(1+3%)*3%共12.67万元,比原营业税少缴纳9.08万元,减幅达41.75%。 ”

  作为结构性减税“重头戏”,5月1日起,我省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省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部分小规模纳税人从过去缴纳5%的营业税,降为3%的增值税征收率,税收负担总体下降近四成。

  数据显示,自2012年10月1日起进行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2月,全省试点累计减税超过160亿元。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减税面更广、减税额将更大。 ”5月6日,省财政厅税政处副处长陈欢告诉记者,全面推开试点,从制度上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有利于促进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营改增政策突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014年12月逐步投产,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今年营收计划向30亿元迈进……2013年底决定在蚌埠设立总部的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发展顺风顺水。 “目前企业所得税按25%计算。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后,将按15%计算。 ”中科电力常务副总经理朱海南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降成本”的好政策,企业应该积极了解政策,主动“对标”,如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跻身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不仅能降成本,更能提升竞争力。

  近日记者走访合肥、蚌埠、安庆、淮南等地时,不少企业家向记者反映,近年来,我省通过推进营改增试点、出台涉企收费清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减税降费”,企业负担持续减轻,涉企乱收费现象基本消除,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感受到成本负担有所加重。

  5月1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提效益,推进降成本。落细落实降成本举措,打好组合拳,到2018年,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5%~8%。 2020年,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保、财务、电力、物流等成本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预见,随着组合拳的拳拳到位,企业负担将进一步减轻,企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人用得越少越赚钱”,以智能化对冲人工成本,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人工成本是实体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以前,员工工资年均增长率在8%~10%之间,但今年不行了。现在行情不好,是保饭碗的时候,不是涨工资的时候。 ”桐城市天红集团董事长倪红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已让企业有点“吃不消”。

  降低人工成本,不少制造业企业正向智能制造寻出路。在桐城市苏博伦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电脑横编织机将各种颜色的毛线相互穿插,织线成布,一件件样式精美、结构复杂的羊毛衫单片逐渐成形。

  “现在人工成本、原料价格逐年上涨,一个100美元的产品,大概90%是成本,其中工人工资就占了成本的一半左右。 ”苏博伦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龙祥说,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利润率也就5%左右,为了减少成本,必须用机器换人。

  “过去花50万元买了近200台手摇横机,当作废品卖了2万元。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购置了近百台全自动电脑横机,原来需要150人的活,现在13人就能完成,工人只是照看机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黄龙祥介绍,按照一个人一个月平均4000元的工资,机器换人后,一个月就能节省50多万元的开支,全部的技改投资不到两年就可以收回。

  智能制造可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希望以智能化对冲人工成本高企,“人用得越少越赚钱”成为制造业的新常态。

  一款智能冲床,可以同时装48种模具,可一次冲压成型;普通冲床,一个冲床只能上一个模具,如果冲压48个模具就需要48个冲床。在中科电力装备集团车间,成套事业部经理胡小龙告诉记者,智能制造将传统制造系统提升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水平,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而且让制造更精准、更敏捷,企业制造能力、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稳定性大大提升。

  “新常态下,发展要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加速转向创新驱动,才能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省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张立明认为,从长期看,劳动力成本、土地等资源价格是上扬的。对企业或一个区域来说,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应对成本上升,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难题,企业期待银行扩大贷款比例,促进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

  在苏博伦公司采访时,黄龙祥告诉记者,政府设立的过桥还贷资金,解决了他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这次借了1000万元周转。如果通过民间借贷来‘跳桥’,1000万元的贷款利息一天就1万多元;现在,利率按银行基准利率算,一天利息只有1000多元,是民间的1/10。按使用期限4天算,相当于省了近4万元。 ”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困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难题。桐城市去年出台《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期设立5000万元过桥还贷资金,企业可于贷款到期20天前提出申请,1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得借款。企业在新贷到账后,要及时归还过桥资金借款,确保过桥资金持续运转。

  吕长育是蚌埠市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才20岁出头,创业已小有成就,他创办的尚艺文化纪念品有限公司已有3个实体店,月销售额5万多元。去年搬入该市国家级众创空间——众创智慧谷后,就获得一笔该平台20万元的风险投资。 “众创空间持股孵化,提供创业所需的人力资源、财务、法务一条龙服务,创业成本大大降低。 ”吕长育说,“企业可以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倒逼自己必须把项目做好。 ”

  “打造众创空间这个平台,就是把创业、创新要素集中起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让创业者为融资之类的事烦心。 ”众创智慧谷项目负责人方雯说,作为新兴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众创空间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众创空间自身的任务就是选择项目、孵化项目、促进项目做强做大,让创业者专心创业。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银行也在收紧银根。 “你把贷款还清了,银行可能就不贷给你了。 ”倪红说,中小企业流动性贷款的99%都投到固定资产了,银行不续贷,企业资金链很可能就因此断了。

  融资难,既有“显性”的贷款难,也有“隐性”的贷款难。倪红说,自己在当地一家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并不给现金,只给承兑票据,这些票据本来是在3个月或者半年后才可以兑换成资金,这逼着企业提前兑现。票据贴现率,理论上不高于银行贷款,但是需要提前支付利息,半年贴现至少支付利息50万元,加大了融资成本。 “1000万元的贷款,到手的只能拿到950万元。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承兑汇票监管,限制票据滥用。 ”

  应收账款增多,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目前,苏博伦公司的应收账款已达800万元。 “去年,交付了好不容易拿到手的省内一家煤炭企业几百万元的单子,钱却迟迟要不回来。变成坏账,损失的就全是利润。 ”

  走访中,不少企业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促进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让中小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利率降低的政策利好。

   应对物流成本、销售成本上涨,中小微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

  在蚌埠,尚艺文化纪念品有限公司今年1月中旬上线“e点礼”微信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礼品设计服务,新平台不到半个月销售额突破5万元,是其3个实体店的月销售额总和。 “我们正在对网络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围绕消费者需求,改善产品设计,精准营销。 ”吕长育说,现在正在把这个平台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升级,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

  为应对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的上涨,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便是主要的途径之一。

  “互联网成为有效对接供需的桥梁,经初步测算,我们的物流费用占成本的比例目前已经降低了8%左右。 ”飞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敏告诉记者,物流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运营互联网,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降低空车率,提高使用率。他们正致力打造一个信息化程度高,提供及时配送、物流公共服务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桐城“无水港”。

  然而,并非所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会一帆风顺。黄龙祥属于桐城市纺织行业最早一批“触网者”,2010年他在淘宝上开了家旗舰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发货量超过500单,但之后网上竞争加剧,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他在2013年下半年关闭了旗舰店。 “前前后后砸进去了两三百万元,最后剩了一堆库存。不是所有的企业触网都能挣钱,逆袭的仍是少数。 ”黄龙祥告诉记者。

  “当前,电子商务正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安徽大学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刘晓云说,当前,我省不少企业有拥抱互联网的意愿,但因为受制于人才和配套的制约,找不到“门道”。 “这就需要政府行动起来,加快研究制定支持‘互联网+’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进驻,努力扩大和普及实体店的电商应用。 ”

  推进供给侧改革,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刻不容缓。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要做好为企业减负的文章。 ”省经信委负责人说,只有让生产经营成本降下来,企业才能有更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从而推动产业链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实体经济将迸发出无穷活力。 ”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吴量亮 鲍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