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化到产业链的投资演化

13.05.2014  18:34

——读赵连静《财务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总体看来,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是:股本规模偏小、流通市值偏低、经营实力偏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再融资较难、投资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偏离主业的投资决策行为。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企业本来就是为了上市的指标而披上农业公司的外衣,一等上市便露出本来的面目。但归根结底是农业的弱质性与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即使上市时说好的投资项目,也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拖延直至变更。

  农业上不好挣钱,但非农项目就好么?据媒体报道,我国第一家种业上市公司就没带什么好头,涉足了证券投资、酒店等非农业务而且规模不小,其中违规动用募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还会处罚过。被称为西部种业第一股的秦丰农业也曾热衷于多元化投资,不仅在大农业范围内跑马圈地,搞了种业之外的畜牧业、水果、农药、农资连锁等;而且也广泛涉足了房地产、金融、酒店等非农业务,但可惜得很,最终这些多元化都成了湿布衫,效益见不上,拖累却很大。到最后,秦丰农业濒临退市,重组必不可免。罩着院士袁隆平神圣光环的隆平高科上市后也曾经干着用募集资金搞理财产品、投巨资打新股的闹剧,很是让媒体揶揄了一番。但最终惨痛的教训终于还是让农业上市公司明白一个道理,在一个产业过剩的年代,光有前景是不行的,核心是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人才。那些不熟悉的却看着前景无限的产业,尤其要抑制决策的冲动。

  与其在生疏的领域盲目冲动,还不如在大农业领域深耕。大概从2005年以后,产业链的概念开始兴起。在中石化私有化了几家子公司开始梳理产业链布局之后,一些多元化的企业也纷纷整理产业布局,力求更加简单明晰,主为突出。典型的像王石的万科,最后全力发展房地产业,而且在房地产业内又集中发展住宅业。各大农业上市公司也纷纷启动产业链的进程,壮士断腕,回归主业,在产业链上进行尝试挖掘,曾经多元的丰乐种业也还是回到种业上来了。

  然而,产业链也不是谁想搞就能搞。表面看起来是少了中间环节,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更紧密。但从一个链条环节到另一个链条环节的跨越困难并不少,不比跨界搞多元化容易多少。更重要的是拼资本实力、拼人才储备、拼经营管理水平。以双汇的实力,多年不在产业链上下狠心,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到2011年央视“3.15”晚会“健美猪”真相曝光后,双汇痛定思痛,开始摆脱单一的收购加工模式,向产业上游延伸。最终于2013年中期斥巨资收购了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从育种、饲料、养殖到屠宰、深加工、品牌肉食的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初步显现。

  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也要与公司的发展程度相联系。很小的公司可以小而美,特大的公司可以深而全,中型公司却最难受。对于中型公司而言,不搞全产业链,受制于人;搞全产业链,实力不济,只好从长计议,一年一点努力前行。如果中间能遇上投资方,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看目前的农业公司经营现状,有多少还徘徊在产业链的大门外!

  全产业链也绝不是减少中间环节那么简单,而是增强市场开拓的能力与主动性,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实体产业的“C2B”模式,由原来简单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向“市场开拓——订单加工——计划性生产”模式转型。而且产业链内部的融合,也绝对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需要电脑软件与硬件的协调和各软件之间的兼容。如果不能在内部实现有效融合,则成本可能还大于市场交易。

  农业的全产业链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小农业领域的全产业链,把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拉通,种、管、收、售一体,以农业为主体,二、三产业为配套服务;一种是大农业领域的产业链,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包装再到市场销售,把三次产业链条全部打通,以二次产业为核心,农业退缩为原料供应。

  全产业链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有差异,在特色产业中追求“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一种弄法,而在大产业中“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也是一种弄法,具体因产业、企业实力而异。联想的佳沃农业则依靠集团的强大实力,起步就开始做具有全球视野的全产业链模式,立意高远,出手不凡,却也是一般公司不敢望其项背。近年上市的好想你、雏鹰农牧等农业公司算是全产业链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上市一段时间内业绩还相当不错,但继续做大的路径还需要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徽农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来源:安徽农网  作者:魏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