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路线图敲定

19.03.2015  19:52

  3月18日,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部署了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路线图,以防治“一尘两气三厂”污染为重点,调结构、抑扬尘、控燃煤、治尾气,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全力推进联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全年PM10平均浓度控制在103微克/立方米以内。

  减污染 着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

  工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依然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今年,我市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治理工业污染。首先,加快实施佳通轮胎、大江水泥、马钢(合肥)公司等25个除尘脱硝设施改造建设项目,确保7月1日前完成。其次,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VOCS)整治,圆满完成新华印刷、久易农药、凤凰涂料等31家企业的整治任务,并全面排查是否存在遗漏现象。

  削减工业污染,重在治好源头。今年,我市将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完成省环保厅下达的奥德力油墨、沃德化工、振兴磷肥等38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从源头削减工业污染。

  治扬尘 新工地没有监控禁开工

  扬尘,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将认真落实施工工地“围盖洒洗”措施,通过加强工地视频监控、推广环保智能车型等措施,严控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处置环节的扬尘污染。今后,新工地如果监控设备不到位一律严禁开工。从今年2月15日开始,凡新成立的渣土运输公司所属的渣土车,必须都是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否则不能申请从事渣土运输。老式渣土运输车将加快淘汰。在道路扬尘治理方面,我市继续推行道路机械化湿式吸尘等低尘作业方式,确保城市主干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整治,对未完成除尘设施建设和改造、达不到除尘整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或坚决关闭。所有餐饮企业都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强化烟花爆竹销售和燃放管理,严禁烟花爆竹违法违规销售,严禁清明等时段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纸钱,逐步实现全年烟花爆竹的禁燃禁放。

  控燃煤 着力推进燃煤锅炉治理

  今年年底前,市区除集中供热锅炉、火电厂锅炉之外,完成所有燃煤及其他非清洁能源锅炉、窑炉、炉灶等淘汰工作。

  各县城、巢湖市区、合肥市区以外的省级开发区,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及其他非清洁能源锅炉的淘汰工作;乡镇逐步通过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式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此外,我市将对现有煤场等高污染燃料销售单位开展调查摸底,加快实施拆迁整治。

  治尾气 年底前淘汰全部黄标车

  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是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今年,我市将强化机动车环保管理,年底前全部淘汰黄标车。从6月1日起,实施全市区(不含四县一市)黄标车禁行。

  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市域(包含四县一市)黄标车禁行,未取得安全技术检验和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各类营运车辆一律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任务。同时,继续加大公交都市创建力度,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年内城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的比例要达到62%以上。

  禁烟熏 全年全域禁烧秸秆

  去年,我市首次推行午秋双季秸秆禁烧,取得了显著成绩,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今年,我市将总结推广去年秸秆禁烧的好做法、好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早部署,提前准备,在重点抓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的基础上,推进全年禁烧。

  推进综合利用,是秸秆禁烧的治本之举。今年,我市将完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政策,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另外,加大垃圾、树叶、荒草等废弃物随意焚烧的督查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调结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不动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有序推进重污染企业梯度转移、环保搬迁和退城进园。同时,加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清查处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禁审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严禁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区建设“两高”项目,在城市规划区禁止新建废气污染严重项目。

  在此基础上,实施中长期能源战略,继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快风能、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