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于公勇,于私怯”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英勇果敢是必备的品质。然而有时候,勇敢不是没有成为败事之端的可能。
《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可谓勇敢的反面典型。阉党祸乱朝纲,他力主诛杀宦官,董卓擅权营私,他统领十八路诸侯讨伐。然而,他举大业的雄心,远不如割据一方的贪心强烈。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还不够,又同曹操争霸中原,最终失败覆亡。曹操评价他:“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是谓该勇不勇,不该勇又勇了。
并非所有的勇敢都值得推崇,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事情决不能出手,取决于理智和道义。有时候选择“不敢”,不敢侵占民脂民膏,不敢贪恋荣华富贵,虽然看上去近乎“怯懦”,却显出明察是非的远见卓识。就算被人指作“没胆量”,又有何妨?
勇敢的能量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目的和时机。同样是勇敢,敢于解放思想打破教条束缚,敢于提出尖锐批评意见,同敢于打擦边球另搞一套,敢于公款吃喝送礼,性质天壤迥异;同样是“不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不敢打破选人用人潜规则,同不敢纵容家人为非作歹,不敢同老板大款勾肩搭背,影响大不相同。一些资源能源大省,在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上畏葸不前,而主管项目审批的副省长和发改委却成为腐败重灾区;一些纪检监察干部,醉心于职级晋升、工作福利,却对“问题干部”视而不见、不敢过问,以至“小苍蝇”长成了“大老虎”,问题归结到一处都在于,“胆子”跑偏了。
宋代理学家张载曾评价自己:“平生于公勇,于私怯,于公道有义,真是无所惧。”这何尝不是为人处世、调和鼎鼐的黄金法则?在公事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事业发展便会无往而不利,问题迷雾、矛盾僵局、利益桎梏,无论哪只“拦路虎”,到头来都只是“纸老虎”;在私事上退避三舍、画地为牢,放弃了功名利禄、花天酒地、人情关系,守住的是做人本色,成全的是清廉人生,相较费尽心机追逐私利,不更让人舒心?于公义,进一步就会柳暗花明;于私利,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若是颠倒过来,人必难成大事,政治生态也会因之乌烟瘴气。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对党员干部而言,最大的风险危机常常就隐藏在公私不分、勇怯不辨中。促改革谋发展满脑子想的都是个人政绩,再多勇敢能有多少出息?改进作风顾虑的全是利益待遇,何求刮骨疗毒清除入髓顽疴?挤占民利不顾群众反对,职务消费不怕挥霍浪费,子女不肖不加约束,越是大胆越会制造更多更严重的违纪违法。正因为这样,挥舞权力之剑,必须时时谨记公私勇怯的辩证法则。“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方今之际,深化改革永无止境,社会发展催人奋进,惟有在公与私、进与退、勇与怯的问题上摆正态度、找准方位,才能成就一番无愧于天地人心的事业。
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于公,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即便生病住院也常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于私,绝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到哪儿就餐都如数付钱、交粮票;坐车去理发、去公园、去医院以及私人访友,车费都记入账册,月底从工资中扣除。共产党人勇做公而忘私、刚正不阿、敢于任事的表率,还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