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

07.10.2015  19:42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通知) 厅〔2009〕51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有关大学: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21号),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方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分工项目的落实,奋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分工项目的牵头单位对项目贯彻实施负总责,各参加单位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10月14日 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21号),现将各项任务具体分工如下(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为参加单位)。
    1、大力实施“552”扶贫行动计划。(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2、全省力争每年40万扶贫对象实现脱贫。(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调查总队)
      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省农委,省调查总队、省统计局)
    4、到2010年全面完成第一轮整村推进任务,2011年启动实施第二轮整村推进工程。(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5、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按照国家人均1196元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
    6、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收入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残联、省调查总队)
      7、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实行开发式扶贫,力求应扶尽扶。(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委)
    8、建立健全行业部门扶贫开发责任制。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要将扶贫开发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扶贫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9、各行业各部门要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搬迁为载体,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27号),严格按照整村推进标准履行职责,涉及的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培训等社会事业由各职能部门优先安排。
      “整村推进”工程标准:
    (1)有一条水泥(沥青)路通行政村,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向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延伸。(省交通运输厅)
    (2)水利设施得到改善。(省水利厅)
    (3)群众有病能够及时就医。(省卫生厅)
      (4)逐步消除贫困户居住的危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残联)
    (5)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在册贫困户的在校高中、大中专学生基本得到就学资助。(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总工会、省残联、省工商联)
    (6)有就业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人员能够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且至少有一人实现转移就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
      (7)有一个以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品或产业。(省农委,省扶贫办)
    (8)办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省文化厅)
    (9)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省扶贫办,省财政厅)
综合指标:在正常年景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省调查总队,省农委、省统计局)
    10、继续做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省扶贫办,省财政厅)
      11、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粮食局、省金融办、省农信社、徽商银行,省农发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12、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入户工程,促进贫困户增收。(省农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供销社、省农科院、安农大)
    13、创新“雨露计划”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补助标准,大力开展农民务工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大中专院校在校贫困生资助办法。(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安农大)
      14、坚持扶贫开发与人口计生工作相结合,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适当倾斜。(省人口计生委,省扶贫办)
    15、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省级领导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村。坚持和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定点帮扶制度,逐步向贫困村深入。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对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省直各有关单位)
    16、积极探索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皖部队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省扶贫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农科院、省工商联、省军区政治部、安农大)
    17、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用于扶贫济困的资金可以按照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工商联)
      18、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金融办)
    19、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省级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增加省级配套资金规模。逐步建立健全市、县级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厅,省扶贫办)
    20、优化扶贫资金投向。坚持瞄准贫困、进村到户、生产优先、突出实效的原则,不断增加对扶贫对象直接增收项目的投入,培育和发展扶贫对象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积极扶持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委、省农委)
      21、深化扶贫贴息贷款改革。全面放开承贷金融机构。认定一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予以重点扶持,增加贷款贴息,规范贴息程序。(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金融办)
    22、强化金融部门扶贫职责,省农发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要逐年扩大贷款规模,省农信社、徽商银行每年各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贷款规模,用于扶持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金融办,省农信社、徽商银行,省农发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23、完善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扶贫资金使用方案,统一下达扶贫资金计划。制定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发改委)
    24、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民委、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纠风办)
      25、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扶贫资金项目专项检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者,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纠风办)
    26、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并落实重点县(区)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考核办法,把扶贫开发成效列入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并记入档案,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之一。(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调查总队)
    27、对长期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工作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继续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1999〕17号)的有关规定。(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
      28、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省委组织部)
    29、选配和招募志愿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第一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30、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稳定机构,加强力量,提高工作水平。(省编办,省扶贫办)
    31、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县(市、区)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各行业各部门制定发展规划要与扶贫开发规划衔接。(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委、省残联、省调查总队)
      32、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要紧密结合。(省新农办,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33、完善扶贫开发目标管理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把各行业各部门的扶贫职责列入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内容。(省政府办公厅,省扶贫办)
    34、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成效综合评价体系。(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残联、省调查总队)
      35、坚持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制度。(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发改委)
    36、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对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奖励项目资金,对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
    37、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应基本同步,连续两年完不成扶贫开发任务的,不得参与各项经济类评优。(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统计局、省调查总队、省扶贫办)
    38、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由县级贫困统计监测机构牵头,扶贫、民政、财政、发展改革、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配合,按照贫困监测确定规模、村民评议识别对象的方法,采取个人申请、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核定的程序,确定扶贫对象。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要继续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制度,非重点县(市、区)两年内要全部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及时、科学、准确的贫困统计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省调查总队,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人口计生委、省残联)
                                                                          主题词:扶贫开发  意见  分工方案  通知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2009年10月14日印发
                                                                                              (共印26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