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课程考核多元化改革初见成效

25.06.2014  00:20
本网讯   日前,教务处公布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名单,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3位同学榜上有名,其中强晓峰、王超2位同学采取的是创新的毕业论文形式。

2013年12月,根据校教务处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精神,体现中文系专业综合改造方向,中文系拟定了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方案,方案设计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撰写研究型论文的创新形式——创作校园小说、撰写文化调研报告、制作“我的大学”微电影、新闻报道实践与总结等,并制作了一些改革细则。10中文有4位同学选择了创新形式,最后有3位同学圆满地完成了毕业答辩,有1位同学另换传统形式。

强晓峰同学创作了10余万字的校园小说《风中追风》,小说以青春期少男少女在成长中的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表现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伤痛和迷茫。然而小说中的人物在痛苦和迷茫中并没有失去对于生活的热爱,他们一直艰难却又倔强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小说较好地体现了校园青春、时尚的主题,语言流畅,文笔优美,答辩成绩位列答辩小组第一。

王超同学在《合肥晚报》社3个月的实习中成果显著。3个月来,王超在合肥晚报独立发稿75篇,愈15万字,涉及热线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市场调查、网络专题、策划系列报道、综合新闻等。原本要求他提交四千字的实习总结,但经过3个月实习后的他提交了一份一万三千字的实习总结,体现了他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努力。

刘娟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一部近10万字的励志小说《锦年》。小说反映了一个农裔女大学生从乡村进入大学的人生成长经历,语言质朴,在缅怀乡土的感伤叙事中也充满了青春、理想色彩。其创意、构思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创新的毕业论文形式最后在毕业答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同学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令坐在台下听答辩的低年级同学耳目一新,启发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

另为充分体现课程教学效果,本学期,人文学院积极组织4门课程主讲教师进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分别是法学的《中国法制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语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社会研究方法》。同时,学院为积极鼓励实际性的相关教学改革,提倡成果先行,拟对4门课程相关考试改革和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进行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报请教务处审批。此项工作是人文社科学院教学工作改革之年的主要内容。(李天莹  通讯员:卢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