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如何做好审议发言

29.12.2015  08:29

      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是代表本选区的选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但作为人大代表如何做好审议发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足功课:
      一、做好会前准备。一要做好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准备,增强对问题的驾驭能力。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素质,这样在审议发言时就能把握好方向和尺度;二要搞好调查研究,增强信息占有量。这就需要在会前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多方听取和收集意见和建议,不仅要积极参加本级人大常委会或人大代表小组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还要搞好个人持证视察和走访选民活动,多视察、多询问、多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基层的第一手材料。平时还要广泛阅览报刊资讯,经常联系周围群众,获取各种信息。当然,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及工作部门也要为代表审议发言提供方便条件,尽可能早一些将各项工作报告草稿和议案稿发给代表提前阅读,并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如情况说明,统计数字,典型事例等,供代表提前阅读,以便审议时参考。
      二、增强职责观念。《代表法》第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可见,人大代表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使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代表观念,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的代表职责,又要增强对选民负责的职责意识。因此,每一名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都要紧紧围绕审议的议题,施政建言,献计献策。代表如果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时不发言,或离题高谈、只能说明代表没能真正进入为民代言的角色,职责观念不强,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三、掌握方法原则。所谓审议的方法,首先,代表要在认真阅读报告和议案的基础上作出具体的评价,如报告和议案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充分反映民情民意,是否体现遵宪原则和党的方针政策等等。其次,代表就自己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或所熟悉的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审议,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审议的原则,一是依法审议的原则。如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要按照有关规定,着重审查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执行上级、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决定的情况;审议议案、立法草案和决议、决定草案,要将其合法性作为审议的重要原则。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重事实、重证据,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信息作为审议发言的佐证,更不能信口开河,要出以公心,不能以我为判断标准,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三是独立思考的原则。人大代表中之所以有方方面面的人士,就是考虑在审议议题时,充分听取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以便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所以,代表在审议发言时,要坚持自己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声附和。四是辩证分析的原则。在审议发言时,要有辩证分析的态度,肯定成绩要恰如其分,指出问题要客观公正,提出批评要合情合理。不能说好一朵花,说差就像豆腐渣。要学会全面看问题,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五是抓大事的原则。人大工作不同于“一府两院”工作,不能总围绕着具体事项转。代表审议发言亦是如此,要按照抓大事、议大事、管大事的原则进行,要在重大的、长远的、宏观的、全局的问题上下功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六是监督与支持的原则。监督是一种制约,同时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代表在审议发言中,对“一府两院”的合法、正确的行为,就要给予肯定,这是支持。同样,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要进行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其纠正失误,减少损失,汲取教训,改进工作,这也是支持。
      总之,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对各项报告和议案的审议发言,是代表人民在施政建言,而要搞好审议发言,代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并正确掌握审议发言的方法和原则。这样,在审议发言时,才能言之有理有据,才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质量,使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晓林)


信息来源:宿州市砀山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