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安徽师范大学

19.08.2014  15:14











  仲夏八月,巍巍井冈,烟雨蒙蒙。

  8月1日,在这个对江西革命老区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安徽师范大学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2人,怀揣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奔赴井冈山青少年教育基地,与来自全国25所高校466名大学生共同参加团中央201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季专项行动。

  活动期间,队员们参与基地教学,感悟红色经典;开展宣讲调研,弘扬红色文化;经历军训磨炼,传承红色精神。辛苦与快乐同在,感动与成长并存。

  追寻一个“”——中国梦

  基地的培训紧张而高效,老师们通过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形式,带领大家共同追忆先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岁月。

  “我们三连一班的班名是文井班,口号是:文传井魂,星耀徽州!”在实地体验前,队员们已经通过模拟“三湾改编”分为二十八团三连一班和二班,并各自选出了“班长”、“安全员”、“炊事员”等“职务”。

  在自制红军餐的活动中,学员们走进农户,自己动手做起了大锅饭。“奶奶,您也来尝尝我们做的南瓜汤!”坝上村的肖奶奶家里,三连二班的“战士”们与老人围坐在饭桌前,兴奋地请奶奶品尝他们第一次用老式灶台做出的午餐。

  伴着井冈山的蒙蒙细雨,班长带领大家踏上了“朱毛挑粮小道”。长达800米的羊肠小道上,留下了队员们疲惫但坚毅的身影。他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踩着滑坡,喊着口号,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满腔热血,重温那段峥嵘记忆。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这是队员们在井冈山听到的一首最凄婉的红歌,演唱者是一位红军烈士的后代江满凤,她谢绝了外界的重金聘请,坚持留在井冈山从事环卫工作,她说那样可以让更多到井冈山的人听到她的歌声,让井冈山精神传播得更远。之后的日子里,这首歌也成了队员们的拿手曲目。

  体验一个“”——井冈情

  参加基地培训之余,队员们开展了“皖赣心连心、共述井冈情”宣讲活动。围绕“红色故事采写及艺术化演绎探索”这一主题,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展开调研。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教育基地大厅,学员们被一张张精美的展板所吸引。“我之前对安徽精神不是十分了解,听了你们对红色精神的宣讲,很受启发。”来自玉林师范学院的一位老师表示,能将井冈山精神和安徽精神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传承与弘扬。

  队员们前往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家乡茅坪乡坝上村,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红军后人、采集红色故事。当坝上村村支部书记被问及红色文化宣传推广的力度时,他坦言:“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根本无暇顾及当地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很多活动都难以开展。

  调研期间,队员们还参观了黄洋界、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为调研积累素材。“让红色文化革命火种永不熄灭,我们当代大学生依然任重而道远。”队员陈琳在调研总结会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铸造一个“”——五四魂

  “稍息,立正,齐步走”,嘹亮的口号唤起所有“红军战士”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整齐的服装映衬出一张张英姿勃发的面庞。金色的朝阳下,每日的晨训、升旗、晨读已成为队员们的必修课,在这座红色历史殿堂中收获的磨砺也必将融进他们的青春与成长。

  队员肖潇是一个蒙古族姑娘,她告诉带队老师,作为一名“90后”,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没有深切感受,但这次实践让她亲身感受到了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朱潇康无疑是团队学习的榜样。培训期间突发肠炎的他,在挂完点滴之后,坚持跟随队伍,与课题调研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话剧、创作剧本。连续三天的“加班”让这个清瘦的小伙子更显瘦弱。“我觉得人不能怕吃苦,在红军战士面前倒下可太丢人了。”朱潇康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伴随着响亮的共青团之歌,安徽师范大学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落下了帷幕。响亮的歌声在山林里久久回荡,也回荡在每个队员的心中。(章琳 徐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