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潜山农机人砥砺奋进谱新篇
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潜山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唱响县域经济发展主旋律,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和农机富民工程为主线,促进现代农业快速、有序、可持续发展,农机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收获了历史性启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由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正向着全面农机化奋进。
这五年,潜山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通知》《促进现代农业若干政策》,标志着农业机械化爬坡转型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创新,推进农机购置补贴“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安徽模式”; 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从试点建设到全面推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部级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农机化示范县;率先全面推行免费农机监理;“东风农机杯”农民机插秧技能大赛成为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品牌节目;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获得部、省、市县示范社;县农机局组队参加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暨“五征杯”中国农机手大赛选拔赛获“优秀组织奖”;潜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获得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农业先进集体;“水稻育栽机械化及工厂标准化育秧技术” 潜山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机械化、农机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服务社会化初步形成。
农机具结构优化,装备质量快速增长。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39.9万千瓦,大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为788台、558台和298台,播种机29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粮食烘干机、板栗、茶叶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显著增加。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用好购机补贴杠杆,夯实农机转型基础,农机具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装备结构的优化,为全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作业领域不断拓展。机耕面积达28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5%,实现机收40.2万亩,占水稻可机收的82%。机播面积27.7千公顷,机插秧面积3.5万亩。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保鲜、烘干等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飞跃,茶叶、瓜蒌等特色产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也稳中有升。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4.3亿元。农机服务收益达2.3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55个,其中部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 7 家,农机联社1家;入社成员数达1.574万人(户),入社经营土地面积7.3万亩,资产总额达到1.46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他各类配套农机具2126台(套);作业服务面积 91.2万亩次以上。全县农机维修网点58个,农机经销企业11家,农机专业大户总数达60余个。农机户通过从事田间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机运输以及农机维修等多项服务所得总收入4.3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3.5亿元。尝试工厂化育秧大棚轮作种植马铃薯新模式;“农机+基地+公司”、“农机+农技”、“农业+物联网”、“农业+新能源”、“农业+旅游业”,“农机+”既稳固了粮食生产主体地位,又壮大了茶叶、瓜蒌、油茶、蚕桑、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全县拥有植保无人飞机9架,以全程承包方式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飞防作业组织从无到有达87支。全县烘干机达139台,日烘干能力达2600吨;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县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5%。有组织开展服务的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共4000多台套/年。农机服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基层农机队伍稳定,专业技术素质不断提升。全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农机推广、监理培训、购机补贴及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工作得天时、顺地利、通人和,从严从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农机工作创新,工作事迹和突出表现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高度肯定,他们中不乏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部省市县先进工作者、行业工作先进个人;从事农机经营服务人员2.7万人。农机技术推广指导员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包村联户工作中得以历练,通过党员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年度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农机通手机信息等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得以提升。农机部门创新“五定三优六代”扶贫思路,(五定:定对象、定思路、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三优:优先、优质、优惠;六代: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烘干、代销)助推农机产业脱贫。
风正潮平千帆竞,农机驰骋正当时。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潜山农机人,迎着十九大的号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绘就中国梦的潜山农机新画卷。(王淑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