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工商局坚持“五个精准发力”确保市场监管工作良好开局

30.03.2016  16:38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滁州市工商局立足“五个精准”,确保“十三五”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精彩开局。该局第一季度开局良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75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私营企业增加21.9%,平均每天新增87户;助企融资金额1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行政处罚立案887件,结案452件,罚没367.99万元,案值844.8万元;受理申诉举报196个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万元。两节打假工作再获省工商局通报表彰。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具体工作方案和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市委书记李明批示“行动快、目标明,值得表扬”。

  思想认识精准发力,盘活思路适应常态。一是围绕中心适应常态。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始终围绕“提质增效”中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保持平常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有所作为。二是坦然面对不足问题。工作思路上,惯性思维仍在作祟,对当前各种新常态和改革形势缺乏足够的把握和理解;工作质量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仍不够扎实;工作推进上,改革创新虽有突破,但标志性成果、获得认可的品牌还不多。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和“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始终保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抵制干扰的定力,在市场监管中锤炼品德、修炼“官德”。四是强化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始终。

  商事改革精准发力,共享发展释放红利。一是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二是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缩减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事项,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切实做好审批事项登记衔接各项工作。三是试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住改商等创新举措,探索外资企业直接登记制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四是简化企业退出机制。消除僵尸企业,试点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五是加强企业登记信息分析。出具《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报告》,完善滁州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通过市场主体数据变化分析研判经济形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服务发展精准发力,驱动经济内生动力。一是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对本市六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家电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工、硅玻璃产业为重点,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实施梯级培育和滚动申报,建立本市驰名、著名商标项目库,纳入驰名商标项目库的有2家企业2件商标,纳入省著名商标项目库的有28家企业28件商标。推动产品“制造”向“创造”转变、“滁州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企业。二是积极深化融资助企工程。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通过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和动产抵押登记,充分利用“守重企业信用增信融资模式”和反担保抵押、融资租赁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用好用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做好小微企业发展。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和运用小微企业名录,继续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综合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工作,帮助新创企业走好企业运行发展“最先一公里”,打通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四是提高消费维权效能。切实落实好新修订《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完善“无理由退货”“自行和解”“先行赔付”等快速处理机制,创新公益诉讼、部门联动、诉转案、跨区域消费纠纷调解等举措,加强对12315数据的分析利用,研究消费维权数据变化与经济形势、市场秩序的内在联系,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五是对政府确定“供给侧”和“调转促”改革的重点企业改革、兼并、重组、变更等方面,工商部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上门服务、延伸服务。

  市场监管精准发力,战略牵引协调并促。一是强化协同联动共管。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建立权责一致的市场监管责任机制,强化联动监管,实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二是整合数据智慧监管。整合运用各类数据,实现对市场的精确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依托市场主体、消费投诉、行政处罚等企业信息数据,实现“互联网+监管”背景下的智慧监管。三是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增加信息公示链接功能,以企业法人归集信息为基础,完善企业及相关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建立信用约束工作的基础。四是强化联合惩戒功能。加快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库、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库建设,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将企业登记信息、年报信息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息,进行关联整合、统一公示,实施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五是强化执法办案力度。围绕民生热点,重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网络市场欺诈、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领域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阻击劣币驱逐良币行为,为优势企业发展腾出空间,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廉政建设精准发力,健全制度强化管控。一是靠实“两个责任”、抓好“一岗双责”。该局坚持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层层签订《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每一名党员干部将各项规定和纪律的底线入脑入心,紧绷反腐倡廉这根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及时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既抓业务,也抓党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促进。二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做到自觉依规依法用权、执法,杜绝违反党纪检纪的案件发生,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加大对机关干部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曝光,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坚持从严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手软、工作落实不停步。三是建立“三个清单”,聚焦主业主责。强化班子集体责任清单、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和纪检组的监督责任清单,使责任更鲜明,责任链条更紧密,责任传递环环相扣。四是紧盯“三权”狠抓监督。根据工商部门的行业特点,紧盯登记服务权、监管执法权、内部管理权等“三权”的风险防控,将工作重心放在防止权力的滥用上,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五是充分运用“微载体”。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开展手机“微课堂”、会议“微讲堂”、墙上“微宣传”等活动,拓展廉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做活廉政教育大文章,用“微”力量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