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预警软件+五个实行确保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常态长效

16.11.2015  23:38

      蚌埠市救助站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从源头着手,创新思路,组织专家团队,投入资金集中研发未成年人寻亲找家和缀学儿童及家庭特困子女分布保护预警软件系统,实行机构双联,发现双查,信息越报,处置双督和解困双保的“五实行”措施,有力地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的常态长效。
      怎样常态长效推进未成年人保护?该站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优势,从驻蚌军队院校、科研院所中组织专家团队,研发未成年人寻亲找家和缀学儿童及家庭特困子女分布保护预警软件系统,为使预警软件具有共用价值,该站三次组织社区、乡镇、学校,教育专家、社会工作者、基层民警,演示预警软件系统,并听取意见,集纳民智,进行调整修改。今年六月,还对县区责任主体(信息录入)预警软件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救助过程中发现村居委不作为乱作为,或特困未成年人未列入救助对象,或是把不是困难对象列入救助等,录入的预警软件自动报警,该站立即与乡村联系,通过村挂职大学生村官组织团员表年来寻查,或媒体介入和给予乡镇负责人相应的处理。
      为夯实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常态长效推进基础,该站从源头织网堵漏,形成密集的乡(居委)、村民组、大学生村官、团员骨干、公安联防的点对点互通有无的群防体系。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五个实行”,使这项工作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机构实行双联。 为打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招牌响亮,守着金饭碗却没饭吃的被动局面,该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团市委未成年人保护办实行互联互通,建立合作共商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梳理存在的问题,合力做好转接。在此基础上把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市长热线管理,对明显不属民政责任或有责任交叉,民政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借助市长热线限期办理,保证质量。同时,实施工作跟踪,保证解决问题措施到位、解决彻底。五河县烩南镇吴冬英老人,因贫拴绳牵着刚满3周的孙女乞讨,市救助站在巡查人员发现后,立即安排送其回家,到她住地才得知,吴家不仅家庭成员复杂,人口众多,房屋破旧,一贫如洗,家中还有患精神疾病的媳妇常年生活在不见阳光的黑屋里。市救助管理站及时向县、镇民政部门进行了通报,县民政局限期吴冬英所在村镇上报低保手续,在镇民政人员协助下,吴的媳妇李静在问题发现的第三天被送到公办精神病院接受治疗,9月10号,经过市救助管理站和《宝贝回家》栏目志愿者接力查找,李静的家乡和亲人已找到,不久,失散8年多的亲人将会团聚,等待李静及其3个未成年人孩子,将是新的家庭温暖和谐的生活。   
      发现实行双查。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发现是关键,也是难点。为了做到发现及时,蚌埠市在宣传发动群众构建发现网络、成立专业志愿者协会挖掘发现潜能基础上,探索制定了基层主要领导负主责、群团干部都有责、邻里住户有义务的发现责任链条,形成发现整体板块。在困境未成年人发现充分发挥邻里作用基础上,注重把平安家庭评比、文明市民评选、道德模范筛选紧密结合,激活邻里住户爱心意识,增强义务观念,调动其互帮互助积极性。安徽利辛籍男子姜万成,二十三年前打工来到蚌埠,生有五子一女,因全家户口不在蚌埠,低保和其它市民享有的福利性保障难以享受,六个子女有四个患病,本人及爱人身体多病,全家生活仅靠姜万成一人卖旧书维生,八口之家租住约20平方米的房子,生活、学习挤在一起,生活十分艰难。姜家境况被邻居发现后,及时反映到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中心领导带评估小组成员上门核实情况,在姜万成住地社区协助下,市救助管理站按照国务院临时救助精神和救急难要求,帮助办理了临时救助手续,确保姜万成全家生活有保障,孩子不辍学。
      信息实行越报。 缩短信息传送“里程”,减少信息途中“损耗”,是及时保护困境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也是防止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蚌埠市打破信息报送常规模式,规定基层组织报送未成年人保护信息资料,情况特殊可以越级报送。爱心群众发现需要保护的对象,不受区域限制,可以直接向市级救助保护机构或市长热线反映。
      预警软件投入使用后,为了确保信息录入真实、准确、全面、及时,民政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责任主体下移至村、居委会和基层学校,并分批逐级培训了信息录入员,基层录入的信息,直接进入县、市两级救助保护机构专用电脑。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可对全市信息录入及动态情况实施指导和监管。
      处置实行双督。 保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常态长效,仅有保护方案、行动口号不够,必须有长效制度、考评机制、督查手段来保证。年初,蚌埠市民政局和团市委,着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主动把此项工作纳入综治考评范围,列出分值,联评联考,常态推进。考评的重点内容是:在政绩观念上,各级主要领导的保护意识强不强,是否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经济工作等同看待;在谋化决策上,各级组织对保护工作重视不重视,是否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进位置;在工作统筹上,各级分管领导对保护工作抓实未抓实,是否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分管工作中排上队; 在规定落实上,各级相关部门对保护工作措施得力不得力,是否做到落实规定不留暗门,执行制度不开天窗;在信息录入上,基层录入员工作积极不积极,业务熟不熟,是否有错录、少录、慢录和漏录。按照市民政局与团市委共同制定的考评规定,5月份至今,先后对2名保护工作不重视的村官责成所在乡镇进行批评教育,限期纠正问题,对1名主动向救助管理机构提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信息的群众予以物质奖励。
      解困实行双保。 生活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多数家庭情况复杂,困境原因多样,单一的经济资助对低收入家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对无收入或微收入家庭很难解决问题。为此,今年3月5日,蚌埠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蚌埠市孤儿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提出了双保要求和保障标准,明确了各级民政财政部门的职责和责任边界。市救助管理站对社会保护工作中发现的救助对象,按照评估后的不同等级和生活困难的不同原因,采取在低保基础上加资助或动员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企业重点帮扶的办法多途径解难。今年以来,经市救助管理站发现实施双保的困境未成年人已达54人。怀远县盲人周玉珍,一家五口人四个未成年人,全年基本无收入,仅靠低保和孩子在村里捡破烂生活,家庭特别困难。市救助管理站核实信息后,不仅简化程序为周玉珍两个孩子办理了困境儿童保障资金相关手续,还积极协调乡村,为其家庭增建70平方米住房,消除了周玉珍一家吃、住、做饭都挤在一间不足22平方米的平房,易于引起火灾的隐患。

 

上报单位:中国社会报

信息作者:苏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