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乡村电商月入万元

24.07.2015  17:25

  电子商务走进乡村,让当地“电商”月入上万元,但这不能是企业和政府的独角戏,还要让更多村民从中收益。今年2月,安徽省建立了首批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日前,合肥工业大学一支暑期实践团队,走进了宁国“淘宝村”。

  调研:乡村“电商”月入上万元

  今年2月份,安徽省宁国市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正式建立淘宝村级服务站。宁国成为阿里农村电商“千县万村”惠民工程在我省的首家试点,先行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日前,合肥工业大学调研团队在走访中,看到了宁国“淘宝村”喜人的变化。

  “我们的服务站,月销售额近一万元。来店内淘宝购物的人,年龄分布较广。”胡乐镇淘宝服务站的任老板介绍,他的第一位顾客是位80多岁的村民,通过服务点买了一件外套。在鸿门村淘宝服务站,调研团队了解到,村民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大件电器,以及衣帽服装等。在服务站采访过程中,这支队伍的队员模拟村民在服务站购物场景,现场真实再现,切实展现农村淘宝站服务全部服务流程。

  月收入达到上万元,普通城市“白领”都难以实现,在如今的乡村却真实发生。调研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尽管精心准备了近一个月,对“互联网+”有了一定了解,但淘宝村的改变让他们十分意外。截至目前,宁国市第二批服务站已陆续开业,第三批服务站即将在本月底开业。

  问题:售后服务仍差强人意

  互联网是个开放的平台,意味着竞争将是残酷的。县域农副产品如何打造自我品牌,又该怎么去完善服务体系,这对“淘宝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调研过程中,学子们产生了一些疑问。

  “淘宝村才刚刚起步,可我这油坊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客户资源已经相当丰富。相比较线上销售,线下的实体店的销售量会相对较大。”胡乐村村民陈大哥说,虽然自己很早开了网店,但并没有很多时间精力去打理网店。而且,他缺乏一定的资金,去维持网店的正常运营和人员工资。淘宝服务站的建立,确实为村民生活带来便利。然而,虽然网购在便捷度、价格等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面对不满意的商品,大多数村民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调研团队负责人李琳发现,由于退换货流程的繁杂,大多数村民会本着“将就”的心态处理,没有很强的维权意识致使很多村民吃了很多哑巴亏。在有过几次不好的购物经历后,这些人也就不会再选择在淘宝上购物。

  合肥: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级

  将电子商务引入广阔的农村,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拿合肥部分县区来说,电子商务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级。但是,与宁国淘宝村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政府和企业是主角,而村民在电子商务中的存在感并不高。

  记者了解到,2013年,肥东县有超过20家企业通过天猫、淘宝、京东商城等网络平台开展电子销售业务,其中大北农饲料和合肥荣电通过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等运营方式,交易总额均实现4个亿。2014年,肥东县电子销售额再攀高峰,突破了12亿元。电子商务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让肥东县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随后,肥东县启动“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建设工作,未来3年,将规划建设面积达300亩的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形成电商相关企业100家、产出超百亿、税收3亿-5亿元的积聚规模,打造集技术创新、规模发展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的百亿级互联网产业集群。

  “不可否认,企业是电子商务的主体,但经济做大做强了,居民最终也是受益者。”肥东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村民转型当电商的,他们也是持鼓励态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不过,互联网经济虽说门槛较低,但对创业者个体而言,也存在很大风险。

  难点:电子商务村民难转型

  不难看出,宁国“淘宝村”或是肥东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近乎相同,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企业来唱电子商务的“独角戏”。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是有益无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淘宝村”的村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琳和她的团员。

  “受经济发展的现状,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远远不够。”李琳告诉记者,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她们走访了一大批当地村民。无一例外,被问及电子商务和“淘宝村”的具体事宜,村民们都是知之甚少。然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在李琳看来,“互联网+”对县域经济的最大好处,在于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打通互联网销售渠道。肥东县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该县有着丰富的资源,以及一大批成熟的企业。但是,对于经济较为薄弱的村一级,“淘宝村”目前的意义,还停留在帮助企业开拓农村市场。“通过互联网买东西,改变的只是消费习惯。让村民把地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才能盘活当地经济。”对此,胡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李琳,“淘宝村”建设刚起步,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善。

  事实上,村民转型当电商的难度,不仅在观念上,农产品加工、创业资金、销售渠道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李琳看来,政府拿出资金和政策引导,或许能够改变这一状况,但资金匮乏恰恰是乡镇一级政府的软肋。

   对策:“合肥模式”值得借鉴

  把外出打工的村民留住,转型创业当“电商”,这应该是“淘宝村”的终极目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宁国市还是肥东县,都难以做到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合肥巢湖经开区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让企业操盘的同时,如何让村民最大程度上收益?在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三个小村庄里,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等多个领域,正尝试走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农村的探索之路。当地引进了知名企业,欲打造“安徽淘宝电商第一村”——“三瓜公社”。“三瓜公社”由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村组成,冬瓜民俗文化村挖掘还原巢湖地区3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主打旅游和文化产品;南瓜村解决食宿,这里将出现15家风格迥异的农家乐与30家民宿;西瓜村则是电商村,让村民在家里将好东西卖到全国各地去。未来,这里将流转土地1000多亩,实现农业产业化有机化生产,吸引农民做产业化工人。

  “在三瓜公社,企业和政府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电子商务的主角依然是农民。”合肥巢湖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搭建了电商交易平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到村民家中,全程指导农民进行生产、销售。而“三瓜公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依托企业的品牌力量,把村民留住走上电商的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