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倾力乡村振兴——记安农大农业科技专家群体(上)

19.06.2018  09:50

榜样·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

  农业领域怎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农业科研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农业类高校怎样落实“学农、爱农、事农”的精神?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300多名中青年教授专家们给出了答案。他们走下三尺讲台,投身广阔天地,跨学科组建起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江淮大地农产丰硕的背后,凝聚着他们迎难而上、不忘初心,誓为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的深情和汗水。

安农大教授徐文娟(中)正在指导农民种植西红柿。通讯员曹雷摄

   单打独斗不如组团行动

  ——打破学科界限,团队协作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 “如我省水稻产业中就存在主导品种不明确、主推技术不确定、机械化程度低、农机农艺脱节等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武立权教授说。他和同事们下乡搞科技攻关时发现,一个人单打独斗,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众多类似的意见反馈到学校后,安农大着手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了73个跨学科的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个个乡村振兴“智囊团”。

  在武立权担任首席专家的优质水稻产业联盟中,专家团队对水稻品种进行筛选,升级、改良水稻机插秧的农机装备,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插水稻“阶段栽培法”栽培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边研究、边应用、边示范、边推广”,该联盟先后建立试验基地12个、示范点19个,形成一套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体系。庐江县农民王士照的家庭农场有水稻、小麦共1000多亩,在武立权团队的建议下,王士照不仅实现了增产,还建立起工厂化的育秧模式。现在,他的18亩育秧工厂不仅可以满足自家1000多亩农田的育秧,还能服务周边农户。

  这种团队作战的优势,点中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命脉”,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张子军是肉羊养殖专家,4年前他带领团队走进颍上县帮助当地农民发展肉羊养殖。 “到了地方以后很快发现,发展肉羊养殖产业远远不是养羊这么简单,还要解决好养羊的‘前后端’问题。单打独斗不如组团行动。 ”张子军说,“现代农业只有成规模、成产业才能有效益。因此,我们送科技下乡,不光是指导肉羊养殖技术,还要解决如何科学搭建羊圈、如何种植牧草等问题,把单一的一家一户养羊,引导至全县建立统一的肉羊产业模式。

  安农大校长程备久说:“送科技下乡应该充分发挥跨学科团队的优势,教师不仅要当专业上的专家,更要当产业经济学家,还要是社会活动家,学会与政府和企业打交道。

   “越是难题,越要迎难而上

  ——针对种植养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从源头提出了解决办法

  金寨县大畈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580米,是典型的高寒村。因为气候条件限制,当地的稻田一直薄产。 “以前山下的人说我们村的田是‘烂田’呢! ”村民叶丙向告诉记者,就因为种不好粮食,大畈村当了很多年的贫困村。 2013年,金寨县高山有机米基地又遭遇严重的病虫害,几近颗粒无收。紧急时候,水稻专家丁克坚带领高山有机稻产业联盟专家们赶来了。丁克坚人如其名,迅速带领团队认真查找有机稻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引入病虫草害高效有机防控新技术,在多个基地试验示范,当年见效。

  2015年,丁克坚团队又在基地全面推行绿肥种植、农家肥积造,提高土壤肥力,控制草害,“烂田”变成了“肥田”。当年亩单产高山有机稻谷31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580万元。其中的亿牛示范基地在前期洪涝、后期干旱的不利条件下,依然通过省农委、省农科院、安农大相关专家验收,联合收割机现场实地收获(扣除水分、杂质)亩产干稻谷411.2公斤,超过了全县水稻平均单产。 2016年,迅速发展的高山有机米产业被列入了金寨县农业传统支柱产业。丁克坚也被当地农民赠送了“困难克星”的外号。 同样的事情在安农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专家群体中屡见不鲜。 2011年5月,省级水产良种场滁州汪郢渔场繁殖的草鱼苗连续出现大批死亡现象,2天内死亡鱼苗2亿多尾,企业心急如焚。接到求助信息后,水产教授万全火速赶往现场,分析亲本培育,催产药物、时间、孵化水质等情况,针对问题源头提出了解决办法。汪郢渔场及时恢复了正常生产,当年繁殖鱼苗达30多亿尾。作为特种水产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万全还先后多次积极配合渔业主管部门解决渔业突发事件,如宣州水阳河蟹幼蟹饲料三聚氰胺事件、淮南甲鱼霍乱事件以及2016年沱湖污染事件等。 “八百里皖江,水产资源丰富。作为专家,越是难题,越要迎难而上,攻克难题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万全说。

   不忘初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推动农业院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科技推广和服务需要载体,在成果、产业和市场之间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安农大畜禽产业联盟首席专家陈宏权带领团队,通过咨询会、研讨会和现场勘考的形式,先后凝练服务对象的重点技术需求事项128件,制订出养殖场疾病监控净化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为养殖场进行体检,涉及猪羊禽上百个指标体系,出具预警报告,并提出大量的补正措施和一对一培训。这种综合服务模式,为企业进行了全面技术武装,让企业发展不再有技术隐患。被问到如何能把工作做到如此之细时,陈宏权表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 ”现在,为了得到最真实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不仅他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论文在综合实验站里完成,就连本科生也驻扎进了试验站写论文。陈宏权认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也从根本上推动农业院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把怀揣真才实学的人才源源不断向基层输送。

  茶学教授张正竹2012年底被选派到金寨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农业、粮食,主抓茶产业。结束挂职返校后,他跟金寨茶产业结下的缘分却并没有割断。 “‘茶县长’一有空就回金寨,我们在茶产业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他。 ”金寨县产茶大户舒峰说,当地人都习惯喊张正竹为“茶县长”。在安农大专家团队的技术保障下,如今金寨的茶产业已经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全年不打农药和除草剂,金寨茶叶质量安全达到出口欧盟的质量标准。出口价格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40%。金寨县还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对“三农”饱含深情,这些淳朴可爱的教授专家们,把根深深扎进江淮大地,结出累累硕果。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陈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