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别样的习俗 同样的团圆——安大学子话中秋

27.09.2015  03:05
 

本网讯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沈倩 汪翕鎏 翟文轩)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自古便有赏月、祭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安徽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讲讲各自的中秋情结。

 

壮族:祭祀拜月放花灯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12级的壮族学生曾珣说:“有一年中秋,晚上全家在屋里祭拜老祖宗。祭祀后把桌子搬到屋外,村里的大树下摆满月饼、米饼、芝麻饼和水果,一家人就坐在树下一起赏月,感觉很舒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5级的壮族学生梁航嘉介绍了他们民族的传统中秋习俗:每逢中秋,壮族汉子们就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们则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谁的花灯放得远、没有翻倒就说明以后会很幸福。人们还在村头露天的地方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右设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作为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祭祀活动有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月神回天等4个阶段,独具特色。壮族信奉月神,认为月神能保佑一家团圆平安。

 

土家族:祝寿月老尝糍粑

 

土家人将月亮视作成人之美的红娘,而中秋便是“月老大人”的寿辰,于是人们“打糍粑”、“拜月”来为其祝寿。当地男女确立恋爱关系之后,每年中秋,男方要到女方家里做客,当男方回家的时候,姑娘会深情地送给心上人一个又圆又大的糍粑,象征对爱情忠贞不渝,永不分离,也如糍粑一样团团圆圆。

历史系14级的土家族姑娘冉育飞说:“每年中秋,家里就会做糍粑。一家人动手做,味道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离开家后的中秋还真想念家里的糍粑呢。”

 

满族:供月点香祈平安

 

文学院14级的满族学生郝月分享了她的中秋故事:“每到中秋,我们家许多亲戚都会聚在一起,有一次5个小孩子偷偷喝了大人的两瓶葡萄酒,醉得东倒西歪的,最后被大人发现了。一大家人在一起总是充满喜悦的。”

满语称中秋节为“扎宫比亚业能业”,其先民有祭日、月、星辰的习俗,由于满汉长期杂居,两族人民在文化习俗上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东北有些满族人过中秋不叫赏月,而称供月,显然是祭月的遗风。

节日的晚上,明月升空后,满族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摆着一张桌子,放上月饼、苹果、桃、梨、葡萄等水果和食品,点起三柱香,全家大小对着月亮叩头,叩头礼拜后,围坐在桌边共尝月饼和果品。

 

蒙古族:追月祈福共团圆

 

说起蒙古族的中秋,来自内蒙古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5级学生姜春浩回味道:“我们蒙古族有独特的中秋习俗——追月。中秋之夜,豪放的蒙古族群众便开始追月。我的阿爸、叔叔们会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月亮由东方升起直到西方落下,他们放马奔驰,一路向西追逐着。很多执着的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到了晚上,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看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共享阖家团圆的乐趣。”

 

江南水乡:美味小吃摆上来

 

江南水乡的中秋习俗重点在于“吃”:吃月饼、吃芋头、吃田螺、吃螃蟹、吃南瓜、饮桂花酒、吃藕盒子……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5级学生汪子文来自江苏扬州。他说:“在我们那儿,一到中秋节,各种售卖传统中秋小吃的店铺都会通宵营业,不少外地游客也会前来品尝品种丰富的中秋节小吃,除了与家人团聚和赏月外,吃大概是最有趣、最热闹的事情了。”

 

甘肃:莲花西瓜享天伦

 

新闻传播学院15级学生秦丹妮是甘肃张掖人。她说:“我老家会在中秋烧纸祭祀先祖,到了晚上,母亲会把西瓜切成莲花的样子,晚饭后,一边赏月一边吃西瓜。”

月圆之夜,一朵解暑沁人的“莲花”,更增添了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提到即将在安大度过第一个“独立”的中秋时,她说:“毕竟是第一次,还是会感觉有些孤单,但以后就会慢慢习惯了。”

 

据了解,安徽大学一些学生社团在中秋夜将开展活动,为在异乡求学的同学们营造温馨的节日气氛。鸣磬广场将举行中秋之夜灯会,旅游协会将在中秋夜开展露营活动。中秋,爱在安大,你我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