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美女在芜湖已五年 酷爱徽州文化

16.05.2016  20:57

据芜湖新闻网报道 深邃的眼眸、雪白的肌肤、金色的长发……当阿琳娜(如图)站在面前时,其外国人的特征赚足了眼球;但是一开口,她流利的中文却让人发现,这个姑娘已是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这位来自乌克兰的姑娘早就将中国视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没有见到阿琳娜前,记者还曾隐隐担心,双方的交流是否会有障碍。但是当她站在安徽师范大学的门口,热情地用汉语向记者打招呼,熟络地用汉语聊天时,记者才意识到,自己早前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今年是29岁的阿琳娜待在芜湖的第五年。2012年,阿琳娜从乌克兰来到中国,随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学历上,阿琳娜十分低调,直到记者问起,她才告诉记者,在乌克兰她的本科和硕士就读的都是英汉专业,而来到中国,她攻读的是博士学位。

阿琳娜和中国文化的结缘,源自于成龙主演的一部电影《快餐车》。“当时看了这部电影,很喜欢成龙,就查了这位中国演员的简介资料。”阿琳娜说,成龙的成功故事给予了她极大的启发与鼓励,对她有着励志般的意义。汉字和汉语在阿琳娜看来,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上第一节课学习中文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含义。”她依然清晰地记得,汉语老师教她认识的第一个词语就是“中国”。来到中国后,阿琳娜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她告诉记者,即便在学校的留学生群体,大家平常也用汉语交流。“我最喜欢的成语就是‘入乡随俗’,到了哪里就要学会当地的风俗习惯。”阿琳娜认真地盯着记者的眼睛说,只有做到了“入乡随俗”,才能做到真正与当地的融合。尽管周围的人夸她中文说得好,但是谦虚的阿琳娜却认为,无论别人夸她是“中国通”,还是褒扬她的中文水平,她都把这些看做是对自己的鼓励。

生活中,阿琳娜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入乡随俗”。她不仅前往中国多个城市旅游,亲身感受中国的大好风光,还钟爱中国的书法和古诗词。“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香港我都去过。”她描述黄山的美时不忘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形容;她称自己特别喜欢徽州文化,尤其是徽州的建筑。在她的寝室里,挂着一幅别人赠她的书法作品,遒劲地几个大字“精气神”让她的房间平添了几丝中国风。“以后我要把它裱起来。”阿琳娜指着“精气神”,先是笑笑突地又皱起眉头:“我太喜欢书法了,可是好难学啊!”书桌上的一摞书都与汉语相关:《常用成语词典》、《学汉语词典》、《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实用语音教程》……随便翻起一本,阿琳娜都能说出个所以然。

“我的语调还有点问题。”四年来,尽管周围的人都夸阿琳娜的汉语进步神速,但她还是不满意。说到这些,开朗的阿琳娜还不忘和记者聊起了因为语言而闹的笑话。有一次,阿琳娜在饭馆点了一盘“鱼香肉丝”,结果菜端上来后,她把服务员喊过来询问对方:“为什么这道菜里没有鱼呢?我是因为爱吃鱼才点了这道菜啊!”她的这番言论,让服务员哭笑不得,对方告诉她,“鱼香肉丝”其实只是一道菜名。这样的尴尬发生过多次,但每次都让她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语言的妙趣横生。

来中国的四年,阿琳娜通过视频和家人联系,她说自己并不感到孤单。相反地,在中国的日子越久,她愈加适应,并且越来越爱中国。不仅是汉语,就连芜湖话这个乌克兰姑娘也能说上几句。在芜湖的大学时光,阿琳娜爱上了芜湖的红皮鸭子,还交到了中国男朋友。在寝室里,她指着阳台上的一盆牡丹告诉记者:“这是我男朋友的妈妈送的。”言语之间,难掩喜悦。

2013年,阿琳娜曾经参加过第六届来华留学生“汉语桥”的选拔比赛,虽然没有进入决赛,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今,她都将比赛的奖状和参赛的诗歌贴在墙上,每天都能看得到。诗歌中的第二段,阿琳娜写道:“中国,我的第二故乡,当我第一次踏上这土地时,就有一种游子回家的亲切。那时,我突然想:也许我的前世,正是一个中国的女孩!”

记者 李婷维 文 许诚 摄

原标题:乌克兰美女在芜湖已五年 酷爱徽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