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1.05.2014  19:08

  如今,我市各项体育单项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相应的,各项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也愈发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方面,在连续多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合肥又尝试扩大体育人才选材范围,设立“合肥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述这些变化,都体现出群众在合肥体育事业中越来越凸显的主体地位。

  社会组织带动健身热潮

  近年来,合肥各类体育赛事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办赛主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各类社会组织的名字。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是近年来合肥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市级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已达30个左右,今年还将继续筹建5个以上。这些单项协会的成立,极大促进了各单项运动的发展。例如,合肥市足球运动协会成立以来,已举办多项赛事,今年还将启动合肥市业余足球联赛,为提升合肥市民的足球热情再添一把火。合肥市篮球运动协会成立后,同样促进了篮球运动在合肥的发展。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各种体育协会、组织的建立,合肥群众体育事业也愈发兴旺。近年来,每年我市较大型的市级群众体育活动都有几十项之多。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目前,登记在册的晨晚练点已遍布全市,群众走出家门,就能找到锻炼的地方。

  竞技体育去基层找人才

  合肥竞技体育多年来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蝉联多届省运会奖牌数和总分第一,还培养出了吴亚男等世界冠军级运动员。不过,市体育部门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开始了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的尝试。目前,我市已有长丰城关中学、合肥市第48中学、合肥市裕溪路学校、巢湖市第四中学、巢湖市春晖学校、庐江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被确定为“合肥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何谓“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之前合肥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各支“市队”。但是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存在选材面窄等缺点。从去年开始,合肥市开始在所有学校中寻找符合条件的学校挂牌成立“合肥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该负责人说,被选中的学校都是在某一个或几个项目中拥有较好传统、较好成绩的。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之后,市体育局每年都会在师资上对其进行帮扶,派遣专业教练定期前去授课。同时,每个学校还将获得一定的配套训练经费。这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材范围,另一方面也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享受更好的训练条件,实现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