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滑集镇春耕备耕涌新潮

14.02.2017  22:02

      人勤春来早,处处涌新潮。笔者在临泉县滑集镇走访时,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新景象,也了解、发现了几件发生在该镇春耕备耕中的新鲜事。

      “田保姆”成新宠

      “喂!你给我家的4亩麦子除除草,撒上二百斤尿素,东边的一畦底肥不足,多撒上一点。”靳桥村的靳克军电话交代完施小麦返青肥的事宜,又骑上电动车去上班了。

      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加快,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妇女和老年人成了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促使懂技术、有设备的“田保姆”和“托管”种地方式的出现。

      镇域经济的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的增多,使更多的农民走进工厂,成了上班一族,没有时间再照顾田地,也是催生“田保姆”和“托管”种地的原因。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

      “我家的6亩责任田,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租赁给万盛菊花产业园,老板在用工方面优先雇佣我,我1年里大部分时间在自己的地里打‘长工’,我对象也可以长期在外面打工,一年算下来比自己种还划算。”梁王村金庄村民王芳笑着说。

      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转变。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流转出土地,先后初步建成了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地流转使土地生金,获得了种植户和田地户的“双赢”。

      科技备耕忙

      连日来,史庄村的乡亲们一大早就聚集在“新农村文化书屋”看书、上网、看VCD。村民金从贵说:“头一年管理晚秋黄梨果树,没经验,趁着有空来书屋学习一下果木的种植。”“有网络,学习起来更方便、快捷了,还可以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有什么疑问专家直接就给解决了。”正在上网的金乾坤说。如今,该村的“新农村文化书屋”成了村民学科技、学文化的好去处,前来阅读、借书的村民纷至沓来。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金从付介绍,“新农村文化书屋”藏书2500余册、VCD光盘300余张、配有微机12台。村民们一有空就往这里跑,查阅相关的资料,解决了生产上的不少难题。

( 来源:临泉县滑集镇信息站  作者:靳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