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举办“名记者公开课 与专家面对面”活动

24.06.2018  15:03

6月15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展名记者公开课。活动邀请了《合肥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采访中心副主任叶琳玲以及专副刊部副主任程堂义作为主讲人,中文系系主任詹向红,党总支书记朱涛,副主任丁增武,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杨庆国及部分老师出席,2017级新闻班全体学生到场参加。

   

   

詹向红就中文系新闻学专业近年来进行的“安徽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简单介绍。一方面,媒体单位作为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媒体专家进校挂职给学生进行授课,把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鲜活的采访素材带到课堂。这对加强高校和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卓越的应用型新闻人才有重要意义。

叶琳玲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记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新闻事业的感想和心得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进入大学校园给学生授课对她来说是第一次,她说道,“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我的经验分析获得更多的专业体验,我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能对自己进行总结,复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感受”。同时,她就目前新闻学专业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适不适合做一个记者,怎么做记者,做什么方面的记者”进行了解答。她指出,在培养应用型,市场型人才的前提下,将书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专业素养,外界环境会产生变化,但是自身拥有的本事永远不会变。叶琳玲强调,从职业角度来说,记者要学会做一个千面人,既要把自己代入新闻事件,又要剥离开自身性格和职业需求,做到“勤跑,勤思,勤学,真诚待人”。程堂义则通过自己多年来创办专副刊的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通过“口述历史”“发现”等案例的分析,强调作为一个记者要有职业敏感性,学会发现旧闻中的新闻,新闻中的旧闻,从表面深入探寻新闻线索,培养自己独到的分析新闻角度的能力。

在两位专家分享完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之后,现场同学积极踊跃地提出关于记者自身素养和兴趣导向等一系列问题,两位老师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了客观仔细的解答。学生徐雪迎就目前传统媒体在社会大环境下受限于自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疑问。程堂义表示,这两者是不矛盾的,由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尽管传播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内容核心还是没有变化的。随后,老师们也互相进行了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座谈会最后,詹向红,朱涛及杨庆国老师分别进行了总结,对两位专家的到场表示由衷感谢,并就中文系新闻学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进行了新的展望。

座谈会通过两位媒体记者的经验传授和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中文系开展校媒融合的具体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应用型人才的深度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文系 学生记者罗晓 程超超 管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