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分会场交流精彩纷呈

29.10.2016  22:07

10月29日,第九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5个分会场研讨在合肥学院召开。来自中德两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及服务地方、国际交流及跨文化交流三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分会场交流由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校长盖尔哈德·克罗伊茨教授与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中德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米歇尔·舒勒教授主持。德累斯顿学院前校长迪特勒夫·克鲁普林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长齐再前教授、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中德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米歇尔·舒勒教授、China Window 国际智库首席研究员高鹏博士、铜陵学院校长倪国爱教授分别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开深入探讨。



普林回顾了德国下萨克森州“双元制”高等教育的25年发展历程。下萨克森州借鉴吸收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教学的精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目前,下萨克森州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已发展成熟,并得到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舒勒教授将德国工业1.0至工业4.0的发展历程及其变化进行对比,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德共建“物流4.0”的原因。以中德两校及企业三方共建的物流实验室为例,设想工业4.0在生产线上实现自主化、智能化,并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运用于众多专业。

齐再前就城市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展开交流。她介绍了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文理兼修、大类培养”和书院制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倪国爱指出,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型必不可少。学校应强化观念先导,抓好顶层设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科研促进、服务、反哺教学,努力提高应用型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二会场由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校长约尔克·巴格丹、大庆师范学院校长徐克明、滁州学院校长许志才主持。中德合作经济工程专业德方负责人阿希姆•吕文、重庆科技学院吕俊杰教授、福建工程学院童昕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工程信息学院国际合作负责人约尔克·霍夫曼教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开讨论。


吕文教授就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德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研究生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深化,通过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思考,搭配理解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解决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问题。吕俊杰教授就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报告。他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双师型师资,实用型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要素,并以学校企业共同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童昕围绕服务地方促进转型发展,详细介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技术创新研发,多领悟技术集成服务和专门化技能教育培训”四个中心。



会场三由赤峰学院副院长德力格尔教授、德累斯顿学院校长安德里亚斯·亨塞尔主持。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对华高等教育中心主任亨德里克·拉克勒教授、卡尔-威廉姆·布鲁姆教授、学生秘书处殷娜·米勒-史里希特女士,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务处处长李继芳教授,湖南工程学院校长刘国繁教授围绕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克勒教授谈到“高校教授兼职权”的相关问题,他从多个角度强调,高校教师享有宽松的兼职权是实现产、学、应用型科研相互结合的重要手段,并表达了对合肥学院在应用型和产学研方面取得优异成就的肯定。李继芳教授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翻转课堂”具有自主、灵活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开启了校企融通发展的新篇章。布鲁姆教授围绕“德国教授任职要求及能力”,结合自身履历,和与会成员分享了德国应用型大学成长发展的经验。刘国繁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在座成员展开交流,他细致分析了卓越计划的改革措施,并展示了该特色教学模式的优异成果。最后,史里希特女士对高校门户网站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会场四由德累斯顿学院常务副校长弗兰克·施瓦策、合肥师范学院副校长李进华、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史蒂芬·施特劳斯、南阳理工学院校长刘荣英主持。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企业经济学教授迪特哈特·福莱叶,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上海普尔潘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温马克,山东英才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夏季亭,Festo中国培训与教学部高级教学设计专家刘邦祥分别针对“ 产学研合作及服务地方”这一主题作报告。



福莱叶就“工业4.0如何改变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人才的需求”指出,在工业4.0的影响下,应通过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提升,对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从业能力。段炜指出,在中德“政治互信,经济互补”的整体关系下,应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合作创新。他强调,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型人才的发展,在德中资企业的发展与德国教育的本土合作应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夏季亭指出,应以转变理念为先导,做好开放办学顶层设计、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校企紧密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希望与德国能在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刘邦祥以费斯托及其教学为例,强调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能力型建设,并从教学组织构成等方面来说明双元制大学的优势。




会场五由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对华高等教育中心执行主任迈尔可·安诺德与宿州学院校长张莉主持。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奥托·凯尔斯滕、上海电机学院中德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军、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办公室主任古恩希尔德·格云兰格、合肥学院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德方院长法尔克·霍恩、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办公室主任安德里亚·梅茵博格就“国际合作及跨文化交流”展开深入讨论。



凯尔斯滕教授就学习方式的异同及中德合作专业中的关注点作了报告。他表示中德两国高校在教学法方面有较大差异,双方要积极推进中德合作教育项目,注重文化差异。随后,李晓军研究员谈论了关于中德合作助力上海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方面的问题,希望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强校企合作。霍恩教授阐述了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的新思路,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导向,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应该提出更高要求。梅茵博格女士表示,双元制高等教育是基于国际合作平台上的校企深度融合,对学生和企业都非常有利。


     

(宣传部  学生记者盛钢  王媛  方文康  王亚玲  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