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来校调研采访

11.09.2017  17:28

9月7日,为了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立足当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瞄准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的前沿和趋势,走出“地方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苗露一行来校调研。党委书记蔡敬民在艺术设计系产学研平台会见了记者一行。发展规划处处长缪群道、艺术设计系主任谢海涛、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高先和、轨道中心主任华建兵以及艺术设计系产学研总负责人苏文婷陪同调研。

   

       

   

谢海涛介绍了艺术设计系产学研平台成立的基本情况,随后带领参观了各项目设计工作室并介绍了产学研实践教学作品。两位记者对正在参加“中德Workshop”项目的师生饶有兴趣的做了采访,针对老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的内容、学习方法和收获等提出了诸多问题,更直观的了解了项目带动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对师生在现场认真讨论、作品汇报的学习氛围给予了肯定。

在座谈期间,谢海涛、高先和、华建兵分别从各自专业出发介绍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方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果。缪群道根据产学研项目的对接和完成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认为随着合肥学院产学研合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开始主动寻求与学校进行合作,如德国毕克化学等企业。同时,合肥学院作为2016年加入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首例高校,与全球500强企业合作更是具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蔡敬民表示,大学的办学定位很重要,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就是“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为区域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按照“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科学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方面教师、学生走进企业、接近市场、项目实践,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差距在哪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上去了,实现就业就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人才优势的吸引,企业愿意走进高校,通过项目提升自己产品价值、提高知名度、发现人才,这就使产教融合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60多次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和发展成果。2016年9月,教育部评估中心领导在对学校审核评估反馈会上指出,合肥学院国内同类院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教育部也正在总结推广“安徽现象、合肥模式”。

调研会上,蔡敬民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解答了两位记者对教师职称晋升、产学研师生积极性调动、人才引进等一系列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在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要加强舆论引导改变传统认知,建立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同时,大学办学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合肥学院在困难面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于更注重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先行,准确认清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系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