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课堂

18.07.2014  13:09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养育了华夏大地上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使中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历经磨难后依旧能光彩照人,万古长青!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青年人应有的担当。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安师大生科院赴四川“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

      笔画之间藏玄机 汉字英雄勇闯关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志愿者将游戏和视频引入课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字书写比赛由观赏视频拉开序幕。志愿者首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汉字英雄》的精彩视频,节目中的挑战者表现突出,引得孩子们集体要求开展游戏。志愿者出题,孩子们发挥团队意识,积极开动脑筋。尽管志愿者出的题目难度偏高,但孩子们丝毫不畏惧,回答的十分漂亮。课后孩子们自己办起了游戏,课桌上也多了一本《新华字典》。

      句句箴言显真理 中华诗词颂万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童声甜美的演唱的《水调歌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于是他们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了起来。志愿者告诉大家中国古代诗歌很多都是可以唱的,孩子们很是惊奇,都睁着大眼睛听着志愿者老师讲述。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志愿者开展了“中华好诗词”的游戏。孩子们之间互相出题:一句诗的下一句是什么;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各种问题都被孩子们问出来,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提问,乐趣连连。

      中华经典满胸怀 琴棋书画说人生 琴棋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孩子们深居山区,有的连“琴棋书画”分别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会“琴棋书画”了。志愿者通过《高山流水》的故事向孩子们展示了古琴和古筝;通过“围棋十诀”向孩子们阐述了棋盘中的人生道理;通过“天下第一行书”向孩子们讲解了多种书法的字体;通过《簪花仕女图》向孩子们介绍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孩子们听的十分认真,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志愿者也一一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力求给孩子们更多、更有趣的讲解,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岁月流年传岁月 传统节日承传统 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过节,抓住孩子们喜欢节日的心思,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传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节日了解。孩子们被传统节日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直到下课还希望志愿者再多讲一点。二年级的罗心聆小朋友笑着对志愿者说:“这下我可以回家和爷爷奶奶说故事了!”

      婉转曲调奏四方 黄梅京剧唱九州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孩子们一板一眼的跟着志愿者哼唱。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特色,戏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亮点。教育孩子们学习戏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也是让孩子们感受戏曲之美很好的契机。志愿者通过介绍不同的戏曲剧种,教唱经典戏曲来加深孩子们对戏曲的了解。孩子们对于戏曲的兴趣超过了志愿者的预想,原本以为很难学习的曲调,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还越唱越有劲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只有它没有中断!传统文化仍保留至今,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将文化之火传承万代。

(责任编辑:刘希文)